作者:王国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南京 210097)
《心理科学进展》> 2000年12月8卷4期
克莱因和安娜等人。作者对这些先驱者的游戏治疗技术作了概括、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
【摘要】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是20世纪游戏理论研究和游戏治疗运动的先驱。在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关键词】 游戏治疗 精神分析 克莱因 安娜
神经症。在探索儿童精神分析的手段时,儿童的游戏成为分析者的首选。Freud对于第一例儿童病人“小汉斯”的分析,开启了儿童分析的先河[1]。此后,经过Hermine von Hug-Hellmuth 、Sigmund Pfeifer、Melanie Klein和Anna Freud等人的发展,不仅使儿童精神分析作为一门学科创建了起来,游戏治疗的理论也得以系统化。正如L.Kanner所言:游戏治疗的发展起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努力将其理论运用于儿童身上[2]。然而,由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游戏治疗之本源的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反而被人们忽视了。本文试图在儿童精神分析的范围内,对于游戏治疗的形成过程及使用原则作一简单的梳理,总结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以期对我国的儿童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治疗技术,最早用于治疗成人1 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先驱
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1.1Freud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他不仅发现了潜意识的活动规律,而且探讨了伊底、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特征,尽管他认为伊底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遵循至善原则,但他又认为快乐原则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 Freud提出了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他认为,游戏和其他的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快乐原则体现在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在治疗中,Freud把游戏看作是症状化行为,并很自然地将游戏用于他的分析之中。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中,Freud描写了对一个少年的咨询过程,这个少年不能说出他的冲突。但是当弗洛伊德注意到那个男孩正在用面包球捏一个人时,他将男孩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一症状化行为上来,并由此与男孩开始了初次的交流。后来,那个男孩把面包人的头砍了下来,弗洛伊德再次把它用在了他的解释之中[3]。
Freud阐明了游戏的动机和游戏在临床中的作用。在他的启发下,游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被逐渐应用,最终发展成为专门的游戏治疗技术。
1.2 法伊弗的游戏理论
Pfeifer是布达佩斯精神分析学家。他首次利用精神分析的思想,描述了儿童的游戏,证明游戏属于Freud所描述的潜意识的形式,与梦、幻想、倒错和口误等具有同等的地位。游戏就象梦一样,用于想象的欲望满足,不过它是用象征性的行为而非意象来表达,阐明游戏的过程可等同于释梦的过程。Pfeifer在儿童观察的基础上,于1919年撰文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评价游戏,认为游戏是幻想的释放,是儿童性欲的直接表达。也就是说,在俄底浦斯阶段,在乱伦情结的压抑下,进入潜伏期的正常儿童,其并未消失的力必多冲动只能通过游戏释放出来。Pfeifer还指出,分裂性认同(splitting-with-identification)机制是儿童游戏的特征,它具有双重功能:力必多在游戏人物之间的分配和认同的分布。“这一机制开辟了儿童移情的道路”[4]。
总之,Pfeifer已经认识到游戏的象征功能,游戏与原始场景,与释放自体快感相联系。尤其是他认为分裂性认同机制开辟了儿童移情的道路,他的观点对于Klein的概念体系及游戏技术原则的建立起到了预见和启示作用。
1.3 赫尔姆斯关于游戏治疗的尝试
Hug-Hellmuth是自Freud之后第一个用分析的方法治疗儿童的精神分析学家。但是,她对游戏的使用并不是纯粹的精神分析治疗。原因在于她反对使用解释,反对触及儿童最深层的情感。Hug-Hellmuth把游戏用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打破沉默从而与儿童建立接触。游戏的介入是分析者决策的结果;使用游戏的原因是因为7-8岁的儿童不能适应标准的分析情境。她设定的程式是这样的:
无意识地理解,而儿童的反应是由游戏的“潜在内容”——儿童自己的潜意识欲望——激起的,所以,游戏主要用于通过揭示儿童的潜意识而引起儿童的反应;第三步,小心地避免任何解释。Hug-Hellmuth认为,儿童分析的终结应该是使潜意识的内容成为前意识的,达到这一目的无需用言语解释,只用象征性的行为来表达就足够了。
第一步,由分析者发明游戏的主题。即分析者在治疗中编造游戏和故事以激起儿童的兴趣,并使他作出反应;第二步,以这种方式与儿童的潜意识交流。Hug-Hellmuth认为,游戏可被儿童有意识或由此可见,Hug-Hellmuth对于游戏采取积极的“指导性”的态度,并引导游戏,固定主题、人物和过程。实际上,通过这种游戏技术,她对于潜伏期的儿童进行了某些初期的、大部分是教育性的工作。她的这种治疗策略与Klein的治疗技术差异明显。Hug-Hellmuth的游戏技术尽管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但她大胆把游戏技术用于治疗实践的作法,却给后来的分析者提供了借鉴和勇气。
2 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创立
Anna和Klein是儿童精神分析的直接创立者,也是使游戏治疗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两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尽管两人都继承了Freud的衣铱,都承认游戏是儿童自由表达愿望的方式,重视对游戏的使用,但是,由于她们所持的基本理论观点有分歧,因而对于游戏治疗的具体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几乎到了对立的地步。
2.1 安娜与教育性的游戏治疗
Anna 对游戏的使用,是以她对于儿童及儿童游戏的看法为基础的。首先,在她看来,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前来接受分析并不是出自主动的要求,因而要想使儿童明白治疗的目标和意义就特别困难。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阶段。其次,游戏并不都具有象征意义,尽管有些游戏能够重复最近的经验,但其价值并不太大,所以她不主张直接解释儿童游戏的潜在意义。其三,她不相信儿童会发展出移情性神经症,因为儿童仍然依赖他(她)们的父母,所以对儿童进行成人式的纯粹分析性的治疗是不可能的。
从总体上说,Anna继承了Hug-Hellmuth的游戏治疗传统。她主要把游戏用于儿童分析的准备阶段,作为一种鼓励儿童与分析者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的方式,所以游戏在儿童分析的准备阶段与谈话配合使用。Anna主张,在儿童分析的准备阶段,分析者通过与儿童游戏和谈话建立一种强烈积极的移情关系,从而奠定分析治疗的基础。进入分析治疗过程之后,则应该主要依赖儿童对其幻想和梦的言语报告,她把这些结果看作是潜意识过程的症状派生物,认为只有通过解释才能了解其内涵。此外,她还主张解释儿童与分析者之间的关系。她认为,儿童对分析者产生的移情不同于成人分析情境中的移情,这种移情关系包含着某种教育成分,分析者分享的是儿童对其父母的感情。由于这种移情关系,分析者不仅要考虑分析情境中当时当地发生的事情,“而且要把注意力指向可以发现神经症反应的地方,即儿童的家庭”[5]。Anna重视家庭和当前的外界现实对儿童的影响。
在Anna所进行的儿童分析过程中,游戏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它只是使儿童接受分析和认识分析者的权威性的重要手段,她的最终目标不在于对神经症进行彻底的病理治疗,而是关注儿童的发展过程和未来的心理健康,即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所以她的分析治疗常被称为教育性的治疗措施。
2.2 克莱因与分析性的游戏治疗
对游戏的重视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共同特色,但是最终将游戏发展为系统的分析方法的却是Klein。她注意到,儿童表达自身的最自然方式是游戏,通过游戏,儿童将他们的幻想和冲突戏剧化。因而Klein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并不“仅仅是游戏”。它还是活动(work),是儿童表达和通彻其潜意识幻想,探索和把握外部世界的方式。如果是这样,游戏就可以成为分析者探索和控制儿童焦虑的手段。总之,她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游戏可等同于成人的自由联想,分析者通过观察和解释儿童游戏的象征性内容,就可以接近儿童的深层潜意识。使潜意识提升到意识之中,从而得到修正,并最终使自我成长,从而建立满意的对象关系,这是Klein分析治疗的目标和任务。
为达到治疗的目标,必须与儿童尽可能严格地建立一种分析性的情境。针对Anna“儿童不能产生适当移情”的观点,Klein指出,儿童也象成人一样,能够对分析者产生真正的移情,它是在儿童对于分析者――这一内在父母式人物的投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认为,婴幼儿期所有的焦虑或神经症冲突都来自早期与父母的关系。在分析中,儿童内部幻想世界中关于父母的理想的和迫害性的特征都可以被投射到分析者身上,正是儿童与内部的幻想人物即父母的意像的关系,构成了移情的基础。解释是区别分析性的治疗者和其他治疗者的一个重要方面。Klein非常重视分析者解释的作用,认为建立信任和减少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解释病人的材料[6]:包括病人的游戏、言语及其活动产品如绘画等。Klein对解释语言的要求是,尽量避免技术性的术语,用简单的语言、提供正确的且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解释。
Klein认为环境的设置和玩具的使用是游戏技术的一个本质部分,因而她对于游戏技术的环境设置具有特别的要求。首先,环境设置应保持时间和空间的稳定性。其次,游戏室内儿童的玩具应以小、中性化和安全性为要义。温尼克特*认为,“Klein把小玩具引入分析是儿童分析中最有意义的进步”[3]。其三,玩具应具有安全性和与病人的适宜性。在Klein的游戏治疗中,儿童的游戏完全是自发的,分析者尽量不去干涉,或者说尽量保持中立。只在必要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如帮助儿童削铅笔、打结,扮演游戏的一个角等[7]。通过观察和解释对这些角色的表达和安排,Klein可以帮助儿童疏通各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