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准则”是衡量宗教修炼技术确属正道的通则
时间:2019年03月27日|1492次浏览



“四无准则”是衡量宗教修炼技术确属正道的通则

《圣心学纲要》序言(四)


    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构成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餐饮行业满足人们吃喝的需要,服装行业满足人们穿戴的需要,房产行业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交通行业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医疗行业满足人们治病的需要,娱乐行业满足人们开心的需要,如此等等。
    那么,宗教能够满足人们什么需要呢?宗教能够满足人们的归根意识表达的需要。
    归根意识这个概念是我在1993年刊登在《中华气功》的文章中正式提出来的,后来我在《归根心理学》中曾用了两章的篇幅详细加以论述。
    根,是指宇宙和生命的本源,其特征是无相无名的存在;归根,是指朝向宇宙和生命本源的归复,即建立与根的联系。凡是关涉宇宙和生命本源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本能的归属、依赖、敬畏和崇拜之情,这就是归根意识,也叫归根情。
    归根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原始成分,是人类意识长期进化过程中的历史积淀。归根意识存在于人们意识的深处,并渗透到意识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意识的发展。
    归根意识需要表达。归根意识的表达对人们意识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维护人们的内心秩序,激发潜在的生命力、洞察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归根意识的表达体现在人们精神生活的很多方面,例如孝道情怀、故乡情怀、祖先情怀、民族情怀等等,而最为深刻的是宗教情怀。所以从本质上讲,宗教是归根意识的传统表达途径。不同的宗教对所归之根各有不同的诠释,比如儒教的天理、佛教的佛法、道教的道、基督教的神以及伊斯兰教的安拉等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所有这些不同的称谓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根的代名词,都是指谓宇宙和生命的本源。
    通俗地讲,归根就是建立与根的联系,也就是建立与宇宙和生命本源的联系。在这一点上,不同的宗教也有相同之处,都有一门技术用来建立与根的联系。例如儒教的三纲八目、佛教的戒定慧、道教的性命双修、基督教的默祷、伊斯兰教的五功等等,都是用来建立与根联系的技术。能不能正确地施行这些技术,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取得预想的功果,甚至关系到能不能坚守正道、避免堕入邪道的问题。事关重大,不可不知。
    衡量宗教修炼技术确属正道有四个方面,称作“四无准则”:
    1. 信无偶像:信仰有正信和迷信之分。把信仰建立在无相无名的存在上面属于正信。把信仰建立在有形有质的存在上面属于迷信,又称偶像崇拜(Idolatry)。
    2. 法无判断:在修炼方法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意识处于一种无判断(non-judging)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入无欲无求、无差无别的人天合一的境界。
    3. 修无替代:修炼可以理解为灵魂的自我拯救,拯救靠的是信仰,而信仰不可移植,必须在自己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别人无法替代。
    4. 行无戕生:修炼的实施过程中不可损害健康和生命,不可干扰正常生活秩序。
    四无准则是衡量宗教修炼技术确属正道的通则。宗教门派各有不同,修炼方法亦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凡属正道的修炼都必须坚持四无准则。
    作为宗教信仰者,一定要做大信之人,而不要做小信之人。大信亲道,小信亲术;大信求悟,小信求利;大信奉献,小信索取;大信精进,小信因循。
    英国宗教学家麦克斯 缪勒(Friedrich Max Muller,1823~1900)在他的《宗教学导论》中有一句名言:“只知其一,一无所知。”(He who knows one knows non. )就是说,人们不要站在单一门派的立场看待宗教,而要以平等心看待所有的宗教。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各种正统宗教都是归根向善的学问,其间本不该发生争斗。宗教之争,其错不在宗教本身。凡有所争,皆非天意,而是人意,是那些借由宗教而形成的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如果有一天,人们都懂得了各种宗教都是在表达归根意识,而且所归之根又具有同一性,那么利用宗教争斗从中取利的行为就会失去理论依据。实际上,道本身是不争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22章)
    圣心学(Holy Heartology)的研究的方向,是从深层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宗教修炼技术,为宗教信仰者领悟到各种宗教都是归根向善的道理提供相关信息,并为广大信众的自身修炼提供合理的技术参考,同时也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建立尽一份力量。
    《归根心理学》全文已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圣心塾”之中,《圣心学纲要》的理论部分将在其中陆续发表,登陆即可免费阅读。


    孙泽先

    2019年2月16日于沈阳


【圣心塾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标签: 四无准则  宗教修炼  正信  迷信  归根意识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