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世纪的人 别再跳动旧世纪的心
时间:2019年04月13日|1613次浏览


走进新世纪的人 别再跳动旧世纪的心

圣心塾访谈录(2019年3月)


    甲:以前读过您的《归根心理学》,近来又读了您的《圣心学纲要》五篇序言,看来您在有关修炼的理论上下了不少功夫。
    乙:这是没办法的事。若论本意,我不想搞那么多理论,修炼是在体验中明正道,不是在概念中讨生活。我只想教我的归根疗法和圣心功,这是我近五十余年的积累,其中有家传、有体验、有创新,功法简便,功效确实,安全易行,完全适合于现代生活节奏。但是有一个前提,学员必须进入我的语境,这样才能说得清、信得真、立得稳、行得久,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甲:您的语境指的是什么?
    乙:你读过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吗?
    甲:读过,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
    乙:气功源于宗教修炼技术,它本来很简单,然而世世代代不断有人给它添加“皇帝的新装”,把简单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难于窥见修炼的本来面目,难于建立正确的信心。这种情况如不破解,修炼就会走弯路、甚至走邪路。
    甲:您的《圣心学纲要》打算做这样的努力吗?
    乙:是的。《圣心学纲要》的宗旨就在于一个“破”字,就是要把加在修炼上面的“皇帝的新装”一件一件地剥下来,露出它的本来面目。那样,你就能看到剥璞见玉的和氏璧,看到潘菽教授所说的“非常可贵,科学意义深刻,光辉夺目,为西方心理学史中以及现代的传统心理学所没有的心理学原则性见解。这是我们的心理学家珍。”(《文汇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1983)
    甲:这个任务一定很难。
    乙:是很难,但不是难在学理上,而是难在人心上。
    甲:这和您在《圣心学纲要》序言中多次提到的人心异化有关系吗?
    乙:人心异化在气功修炼问题上体现的特别明显。这是我写《圣心学纲要》的最初动机。
    甲:您一定是深有感触了。
    乙:是的。在气功修炼这个领域中,如果我说自己是人才难得,恐有骄矜之嫌;但换个说法,是师资难得,则当之无愧。第一,我的功法有家传渊源,有本人近五十年的经验积累,其中包含近三十年的中医院校气功学教学经验和气功纠偏经验。第二,我有开悟的体验。第三,我有西医和中医两方面背景,我在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读了两年西学中和三年硕士研究生。第四,我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较好基础。第五,我在国外工作时,对西方宗教文化有了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了解,我有新西兰圣经学院(the Bible College of New Zealand)的结业证书。第六,我全程参与了人体科学的研究,对特异功能现象有实事求是的看法。第七,我热爱心理学,特别是深层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从涉足气功研究那天起,我一直认为气功最终要落户在心理学,否则便无正解。第八,我的学风比较严谨,教学中坚持求实,没说过一句过头话,写文章凡用引文必注出处,并对气功修炼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和科学主义倾向保持应有的警惕。
    甲:那您的课程一定很受欢迎。
    乙:1981年我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开设气功学课程,1983年开设老子道德经课程。这两门都是选修课,每学期各限定150个名额,这是阶梯教室的最大容量。自课程开设以来,总是满额的,学生很爱听,因为这是中医学的延伸,他们能学到与中医有关的周边知识,如易经、宗教修炼、心理学等等。
    甲:那么您的课程在社会上也会很受欢迎。
    乙:非也。在气功热潮的年代中,有人曾告诉我,一位气功界的资深人士说过:“辽宁中医那个孙老师就是不会忽悠,他要是会忽悠,那就老厉害了。”
    甲:讲课就好好讲呗,干嘛要忽悠呢?
    乙:这是社会上的气功教学中的奇特现象。在气功热潮形成的年代中,人心异化的程度得以充分的展现。人心异化是比较文雅的说法,说得通俗些,就是人心显得很邪性。在社会上的气功教学中,人们对于巫术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对学术的需求,人们需要的是“大师”,而不是老师。
    甲:听说那个年代出现过很多气功大师。
    乙:是的。那些被称为气功“大师”的人,其实都是大话之师,什么“法身无数,法力无边”,什么“意念拦截导弹”,什么“意念扑灭森林大火”等等,不一而足。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忽悠。
    甲:这种忽悠人的大话有人信吗?
    乙:在那个时期,信者大有人在,而且话说得越大,就越有人信,就越能聚拢信众,而且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你说邪性不邪性!
    甲:我听说气功大师特别受欢迎,人们争先恐后要见大师一面,争着和大师握手,争着到大师坐过的椅子坐一下,甚至争着去喝大师杯子里的剩茶,说是能够得到大师的能量。
    乙:那时人们是带着朝圣心情去做那些今天看起来愚不可及的事情。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所谓的气功“大师”都不过是二、三十岁的人,就算他们从懂事时就开始练功,也不过十几年的功夫,而且从他们的讲话中明显看得出,他们对宗教修炼都只是一知半解的程度。
    甲:据说有的气功大师是有特异功能的,所以能获得人们的信任。
    乙:特异功能在古代佛教中称为神通,属于巫术的层面。修炼则属于道的层面。如果让巫术引领修炼,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这是造成练功偏差(走火入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佛祖释迦摩尼三令五申不许他的弟子在人前卖弄神通,并讥讽这种行为如同妓女为了几个小钱就把腰围子露给人看。(见《长阿含经》卷第十六,《南传律藏》小品第五)
    甲:不过人们对气功大师确实是言听计从的,我看过一张气功大师带领人群练功的照片,每个人头上都顶着一口锅,说是能够集聚宇宙能量。

    乙:就是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的同胞们这是怎么了?眼看就要进入新世纪的人们,却还跳动着旧世纪的心。看着台上“大师”装神弄鬼的样子,看着台下一片虔诚迷茫的眼神,不禁教人感慨万分。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尽量减少办班讲课,留出更多精力深参广读,一定要把罩在气功修炼外面的层层“皇帝的新装”一件一件地剥下来,还给气功修炼宝贵而真实的本来面目。
    甲:你为什么不去和他们辩论,不是说真理越辩越明吗?
    乙:唐代道士吕洞宾说过:“世人宜假不宜真,难度长生上品经。”(《指玄篇》)那时迷恋“大师”的人群所追求的不是认知上的满足,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上的满足。
    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乙:当时气功圈里的一些人在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拯救者(征服者),一种是被拯救者(被征服者)。前者就是气功“大师”,后者就是聚拢在“大师”周围的信众。这是人心异化在气功圈里见怪不怪的现象,一个根源、两种表现,各自在满足着各自的心理需求,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二者共同上演了当代中国本土心理学史上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戏。
    甲:我觉得气功大师们应该负主要责任。
    乙:这样说不公平。香火不盛,佛爷的脸就不会黑;没有傻子,也就没有骗子。如果追究起那场大戏的责任,责任不在舞台上的甲方乙方,而在于舞台后面的导演。
    甲:导演是谁?
    乙:导演就是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巫术情结。巫术情结是人心异化的始作俑者。
    甲:您在《防治人心异化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使命》一文中说过,人的归根意识中埋藏着三种情结,就是巫术情结、宗教情结、科学情结。其中巫术情结最为深厚,因为它的形成历史最为久远。
    乙:巫术情结太过久远、太过深厚、太过普遍、太过强势、太过隐秘,左右人们的认知、情感和意欲而不被察觉,是人心异化的基本动能。巫术情结的基本特征是拜物造神。由巫术情结所形成崇拜总是指向有形有质的存在,就是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手能摸得着的东西。
    甲:气功热潮中的大师崇拜在今天看来显得很幼稚,为什么会这样呢?
    乙:巫术情结是心理年龄(mental age,MA)的退行,倒退至幼儿阶段,因此总是希望被庇护、被关爱、被教诲、被引领。这就是人们渴望“大师”的心理根源。
    甲:说到宗教修炼,有人常把宗教和迷信联系在一起。您怎么看?
    乙:宗教里面有正信也有迷信。正信是宗教心态,是宗教情结在起作用;迷信是巫术心态,是巫术情结在起作用。以佛教为例,信奉世尊的三法印,发大悲心、求般若智,持戒精进,自度度他,这是宗教心态,是正信;把佛祖当作交易的对象,平时不修行,临事抱佛脚,烧高香、磕响头,以为佛祖可以用钱来收买,这是巫术心态,是迷信。迷信是巫术情结在宗教里面的表现,是一种退行性变化。
    甲:科学是求真的学问,它也会受巫术情结的影响吗?
    乙:严格地说,巫术情结影响的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从事科学事业的人。这种影响潜移默化,使得人的思维变成黑白模式,对人对事常常做出绝对的肯定或绝对的否定。这个问题在特异功能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甲:说实在的,我不太相信特异功能是真的。
    乙:对于特异功能现象,如果没有看到过,或者没有严格地考察过,不相信无可非议,这是判断层面的事,属于正常思维。但是,如果扩展到情感层面,由此断定它是弥天大谎,进而对特异功能的研究者产生反感和敌意,这种思维就是黑白模式。
    甲:学术观点不同是常有的事,不要影响正常交流,该做朋友还要做朋友。
    乙:要是都能这样想就好了。可惜有些人做不到。我在参与人体科学研究时,考察的对象是张宝胜,我们对他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测试,证实了他的特异功能是真实的。相关的资料都发表在当年的《自然》杂志里面。这些事我从来不讲,因为讲了没人相信,人们不但会怀疑事件本身,还会怀疑事件的讲述者。前不久,张宝胜去世了,有些人还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说他是“世纪骗子”。作为当事人,如果瞻前顾后,再不出来说句公道话,良心上过不去,于是写了《还给张宝胜一个公道》等文章。结果有三个微信群当即把我逐出聊群。我们的老祖宗讲了上千年的中庸,而中庸依旧离我们那么远,这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吗?
    甲:看来您的努力还会面对很多困难。
    乙: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第70章)年轻时读这段话没什么感觉,现在终于感同身受了。今天就谈到这吧。
    甲:您的《圣心学纲要》正文什么时候发表?
    乙:从下周开始在圣心塾微信公众号中以PPT文件陆续发表,将不再向微信群中推送,请您移足一阅,并欢迎讨论交流。
    甲:Thank you for your time.
    乙:It is my pleasure.

【圣心塾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标签: 人心异化  气功  修炼  特异功能  圣心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