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影评
作者: mints / 9652次阅读 时间: 2007年3月12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看过希区柯克编导的心理分析影片《爱德华大夫》,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情境,就是爱与直觉。影片固然是在向人们讲述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但我的感觉却是:最终还是 爱与直觉 洞悉了心灵深处的幽暗,启发出J.B医生(假爱德华大夫)潜抑迷失的记忆,治愈了困扰他内心的多重创伤(误杀弟弟,战火,坠机,目睹谋杀),并帮助侦破了凶案。
$I5g2TY,S;N1z0   影片一开始,医院的精神诊所内,美丽而严谨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英格丽。褒曼扮演)正端坐着办公。当因被童年阴影纠缠,憎恨男人而又不断去勾引男人的玛莉来到房间,两人间的一番对话及行为 耐人寻味……那是当一个咨询师以职业的态度,去面对一个因久治不愈,而对理论及疗法充满怀疑的求助者时,所经常引发的冲突。当男性大夫出现,对待不同性别时的神情转换,也隐约彰显出玛莉曾经有过的不幸经历。
Q M i#T$@$Jp kX-A0   其后,又进来了自以为杀了父亲,脑子被罪恶感攫住的患者干斯。刚好收到一摞信件的彼特森大夫,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 (一遍没看清神情),用剪刀去裁开信封。片中出现 刀光与嚓嚓声的特写,提升起观众的紧张情绪──以趋近干斯强烈的神经质体验。干斯问大夫要否帮忙,大夫谢绝了他,干斯于是神色怪异地转过背去……如果大夫并不是有意,那么这场景提醒了我们:从事心灵工作须要多么小心;而如果说大夫是在借机作行为上的脱敏,那也让患者体验到了隔膜与不信任。
BAss\+ol&n un0   凡此种种,都在引导我们面对心灵职业的误区与悖论----治疗在于增强人的理性与控制;但绝对的理性与控制手法,将因缺少共情,而难以帮助到 在敏感素质下,理性容易被刺激得紊乱的病人。紊乱中的病人,更需要人性的柔情,以及适当的宣泄。咨询师也要会用普通人(男人、女人、父亲、母亲……)的身份,而不光是大夫的职业身份,去面对患者。否则,玛莉还是会被她的梦魇缠绕,而继续勾引和挫伤男人;干斯 终有一天 会因负罪压力过重,而失去控制,刺伤医生。同时,他们也都挫伤了自己。 HeH5E]当前来接替院长职位,英俊潇洒的“爱德华大夫” (格里高利。派克扮演)出现时,无疑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这同样也影响到剧中人物的内心。心怀鬼胎的老院长,充满醋意的男大夫,以及彼特森情意的萌动,等等,莫不表现得惟妙惟肖!来人其实是 因受爱德华大夫被杀的刺激而失忆,并在精神防御机制作用下,把自己幻想成爱德华大夫的J.B医生。一开始,年轻的J.B医生风度翩翩,身上笼罩着其个性魅力,以及爱德华大夫学术上的光环----已经颇能打动异性的心。在受到“爱德华”的邀请,一起出去到周围没有“情结”的环境里游走一番,以及经历了两人间内心的对话后,彼特森与“爱德华”在优美景致的感召下,双双迅速地坠入爱河(按剧中说法就叫:有事发生,无理可论,只感觉被击中)……
-W-X a Y`5L~0   但在随后的具体事务中,在与神经症病人接触时,以及对某些场景的反应里,“爱德华”的失态,让专业而敏锐的彼特森 察觉出了异常,并断定 “爱德华”的非真实身份──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她对“爱德华”的爱。结合起后来 彼特森的老师----幽默睿智的老艾利克斯的那句话:“女人能成为最出色的心理分析专家,但一旦坠入爱河,就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病人。” 如果去掉“但”字,非对立地来看待这句话,也许可以说:阴柔是从事分析的最适合的品质,咨询师也需要向病人学习,能够放低自己的理性思维,促进体验,让感性的直觉得到充分的拓展。心理学空间V h#X;{KZ-SqH W
  在爱中,自我 让位于 博大与利他,思索 让位于 感受与直觉。这种可以区分正义与邪恶的直达感觉,能深入温良的内心;能促成关联的思绪;能捕捉狐狸的尾巴;能避开多次的险境……正是这种 直觉配合学识,爱恋加上信任,移情化解了阻抗,使彼特森大夫 协助有过 敏感而木纳童年的J.B医生 解除掉精神防御,抚平了儿时烙在心头的犯罪情结,能够直面一生多次遭遇的惨烈情景,找回了真实的自我。爱情促成了彼特森大夫职业生涯中 最精彩的一场心理分析!情与智的结合,也打破了心理学理论上 大夫与患者间 双重关系的禁忌!当然这只是特殊的个案。从中我们应能感悟到,爱(不光是爱情)是治愈心灵创伤,以及提升生命的最佳途径----在爱中,紧闭的心灵之门 能够一扇扇渐次打开。包括嫉妒的艾利克斯老爹,也爱屋及乌地 施展了他高超的洞察、情境把控、以及析梦的能力。 Rk不经意间,影片的配乐也加深了剧情对观众的感染----轻快流畅的旋律让心灵感受到平和;婉转细腻的音符衬托着爱的浪漫;激越失谐的曲调反映出内心的冲突;诡谲的声响提升起人们的悬疑与紧张。心理学空间 \rAyZ$i H
  撇开影片的过度典型化,以及对心理分析过程的过于简化的诠释,《爱德华大夫》仍不失为一部表现弗洛伊德理论 及其悖论的优秀之作。1944年的这部影片,已体现了某些行为主义的色彩,透射出正反辨证的思维,以及后来人本主义意识的萌芽。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观察剧情的同时,也许不必潜心到剧中去搜刮多少独门的理论。在促使人们心灵康复与成长的过程中,相对于学识、阅历和思维,咨询师的爱心与直觉 显得尤为重要。在助人技巧方面,则可以借用剧中的一个词 并加以扩展,那就是:击中。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心理恐怖电影《夜色》(分离性人格障碍)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电影《老男孩》:从“俄底普斯情结”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