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少年坠入爱河时会发生什么?
作者: mints 编译 / 581次阅读 时间: 2024年3月05日
标签: 恋爱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h'RW [%D%@:k0

${6T/s p P3o t"s0

.Btu u)?3x0任何年龄坠入爱河都会引发情感激荡,但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感觉可能更难管理。青少年期的身体和大脑速度成熟,生长激增也会极速发展,随着第二性特征的发展,年轻人的外表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心理学空间usT{ g t

g!w_NiF0然而,心理上的尴尬往往来自于心理和身体的不同步;当年轻人的身体展现出新的性特征,或者希望自己快速出现不切实际的完美身材,这些心理感知上的不足会让年轻人感到尴尬。此外,青少年大脑的某些领域比其他领域成熟得更快,导致身体、情感和认知发展之间潜在的不匹配。心理学空间`6mq8HwYKRx

心理学空间C6O0]N"t9L+` i

例如,青少年各个脑区发育的不均衡无法协调身体外表、性欲增加、成熟决策,以及行为和情绪自我调节之间的平衡。这是因为大脑的“执行功能”区域——前额叶皮层——是大脑最后完全成熟的区域之一,通常在20多岁的时候才基本成熟(Petanjek,2011)。

:B|9d|E't0

.d O:Y7nLxW/N$j0青春期的前额叶皮质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风险承担和判断能力差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奖励敏感”的环境中,例如,在浪漫和性环境中,感觉良好的体验有着很高的诱惑(Braams,2015;Suleiman&Harden,2016)。心理学空间0JH)F;A4`C#^'f-f@+]

.x-A'C$H/OGpN0Wt+d0坠入爱河的感觉(大脑和身体发育引发的)和荷尔蒙的变化,以及强烈的性吸引力密切相关。而睾酮和雌激素——男性和女性性激素——与性冲动加剧有关,催产素和垂体后叶加压激素则与依恋和结合有关。在青春期,体内这些循环性激素的体积急剧上升。在女孩中,卵巢会让雌激素的产生量增加六倍,在男孩中,睾丸产生的睾酮量是睾丸激素的20倍。心理学空间8s9[N a ~S

z^ abPk0男性和女性荷尔蒙都会在血液中循环,但在青春期,男孩的睾丸激素水平比女孩高20%至60%,而她的雌激素水平比他高20%至30%。这些激素对情绪和性欲有着强烈影响。

y!b6rk ym&MW0心理学空间1O'Z\V9Kg1V

荷尔蒙“准备着”吸引异性,但青春期早期的年轻人,无法适应荷尔蒙水平的快速增加和波动带来的相关感觉。某些激素浓度变高,或激素水平的快速波动可能会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和更大的情绪变化(Buchanan,1992)。与“恋爱”或“欲望”相关的情绪可能会令人困惑和困惑,甚至对一些人来说甚至让人不知所措(Temple-Smith,2016)。

+CY"l8? ya0

u~!T osE6l$IU_0坠入爱河的不仅仅是性激素。Ortigue和他的同事(2010)使用脑成像显示,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大脑的12个区域会同时释放诱导多巴胺、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诱发快感的化学物质。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激激素,会引起出汗、心悸和口干——只要瞥见新爱就会触发这些身体感觉。

+~my I.^5AO'R0心理学空间?m*c;m z_7o$iB

多巴胺刺激欲望和愉悦的感觉,并被描述为一种“感觉良好”的激素,其效果与毒品可卡因相似。Fisher等人(2006)发现,新婚夫妇的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心理学空间[Qduc M1J0zz

A9a(KE(g!lc0此外,Marazziti和Canale(2004)检查了恋爱中夫妇和强迫症患者血液中的血清素水平。他们发现两组的血清素水平同样升高,这让这些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血清素水平与对所爱之人的持续思考有关,这些想法是“被爱击中”的一部分。

6G;wF*q#f+j&u)U0心理学空间;E psig6Q ea

Brand和同事(2007)的一项研究将新近“恋爱”的青少年与没有伴侣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恋爱中”组的得分高于对轻度躁狂的控制,这是一种情绪状态(伴随着思想和行为),其中情绪更不稳定:上一分钟欣喜若狂,下一分钟绝望。青春期爱情的日记条目显示,恋爱中的青少年在早上和晚上的情绪比其他时间更积极,睡眠时间更短,但睡眠质量更好,白天困倦程度更低,白天注意力更集中。

.j)[\ F:V$Q0心理学空间(V)C2~}#wuq

坠入爱河需要一些习惯,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情绪波动、需求和欲望。然而,青少年可以通过这些浪漫关系了解自己和他人,获得如何管理这些感觉的经验并培养亲密技能,能够让他们有心理成长的潜力,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心理学空间4czZ_r(Aq8v wk:Z&}H

A-Cm'u'{v&O2P0心理社会发展

E-A9i$S-h0心理学空间 ZkNW"[&VM6R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68)认为,热恋和青春期恋情是青少年理解自己和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他认为青少年“坠入爱河”是自我发展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

(m/P?)S1NYx u0

Xd;u!s4wn0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变得越来越强。在和浪漫伴侣的互动过程中,这些青少年会尝试“成年人”的身份,并且通过伴侣的反应和行为反馈,逐步理清自我形象。

yQ$]3Cbe$ki0

m` wup?,\0青少年恋情中经常伴随着无休止的交谈(现在还有发短信),这些行为是在尝试不同形式的“自我”,并且通过对方的反馈测试自己的身份认同。心理学空间W~1i |+i!~;eOW K I

心理学空间D'Q2V ^wk3~0}:lp B

情窦初开的恋情除了能够协助身份认同的发展之外,这些短期和长期的美好时光还提供了了解自我的积极体验,例如,恋情中的自尊以及对异性的吸引力能够整合自己的价值的信念,提高在同龄人中的地位(Zimmer-Gembeck et al.,2001;2004)。

7K M'\ b9Pdp)lu0

5So(qsx8^&g$Ao0除此之外,青春期恋情是走出原生家庭的早先时刻,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少的依赖于自己和父母的情感关系,让他们开始和父母重新谈判,发展更成熟的自我认同,以此作为独立生活的先导。当伴侣之间有善意和温暖时,浪漫关系为学习和尝试性取向、性内容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Collins et al.,2009)。

)V3pMp$j:jN6y+e g0心理学空间6n!c~1J!k2V ~A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浪漫关系是成年人亲密关系的训练场,为管理强烈情绪、协商冲突、沟通需求和回应伴侣的需求提供了机会(Scanlan et al.,2012)。

Mcg ~;W0

z'}#](ZN|eq.T0挑战和问题

}X7?}B6c0

Ge n&r*J$D0不利的一面是,浪漫关系有时会导致不健康的结果。有些年轻人在恋爱后,会收缩他们的人际交往圈子,排斥伴侣以外的同龄人,与友谊和支持网络隔绝,从而无法促进最佳发展。如果青少年通过伴侣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做出了不健康的生活选择)或通过早期的、计划外的父母关系来关闭发展选择,那么身份认同的形成可能会受到影响。

0qE3n8{8K0心理学空间+i{&re/b1@ q"Z }l

除此之外,青少年在恋爱关系中充斥的大量攻击性,可能会导致虐待和暴力的互动,以及不受欢迎的、或胁迫性的性活动(Mulford & Giordano,2008)。浪漫伴侣之间的攻击行为很常见,男孩报告虐待行为的可能性和女孩一样大。Collins等人(2009)的回顾性研究表明,10%至48%的青少年经历过身体攻击,25%至50%的青少年报告说受到了来自浪漫伴侣的心理攻击,包括被咒骂、侮辱和威胁。心理学空间2N5xuj hr-JdW~ LI#L

心理学空间V c4} p^)W

如今,性侵犯和欺凌也在网上发生,例如,众所周知,报复心强的前伴侣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私密照片或信息,给受害者带来难堪、羞辱或更糟的后果。一些青少年似乎比健康人更容易受到这些情况的影响,例如,将嫉妒和过度占有行为解释为爱的反映。心理学空间FUw4{mIx

\0Ie'nm0浪漫关系中的性胁迫相对常见。一项针对2000多名10~12年级澳大利亚中学生的全国性调查发现,在性活跃的学生中,四分之一的人遭受过被动的性行为(Mitchell,2014)。当他们不想发生性行为时,给出的理由包括喝醉了(49%)、害怕(28%)或受到伴侣的压力(53%)。心理学空间b7M|9^S V |-fN

FtCsgq0美国一项针对750多名女生的研究发现,近50%的女生至少有过一次不想要的性行为,70%的女生是随意“被钓”的一部分,57%的女生是忠诚的浪漫关系(Garcia et al.,2012)。后悔发生性行为在青少年中也并非罕见(例如Skinner等人,2008年)。

)^K#}"u w]d0

/Z:Cb/V5mBeW2~0寻求或参与浪漫关系的年轻人面临的其他挑战包括单恋和分手。在单恋的情况下,对对方的幻想可能是强烈的和痴迷的,有时会导致误解,认为这种感觉是有回报的。在极端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不适应的行为,如攻击和跟踪(Leitz & Theriot, 2005),但是,单相思更常见的情况是痛苦会转向内心,导致抑郁和自卑,有时还会有自残的风险。

QC4t ru6E.u0

!{'@&R MN0Ahn ~0分手是青少年浪漫关系的一个常见现象,其中一些只持续几周。在澳大利亚和香港20岁出头的大量年轻人样本中,80%的人经历过分手(Moore et al.,2012)。分手的影响可能不会特别严重或持久,尤其是在短期藕断丝连的情况下。

s3@\y5g K0

.B7[ A0j2~2W0尽管如此,一些青少年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几项研究表明,分手与抑郁症有关,尤其是在那些已经经历过情绪障碍的人中(Davila,2008;Welsh等人,2003年)。心理学空间VD~#C-S,j

心理学空间O s3hz(Pg?'?

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40%的研究对象在关系破裂后感到非常受伤,尽管这些分手大多是自己或共同发起的。如果分手是由伴侣发起的,分手会更令人痛苦,而且在青少年中,他们的关系风格更“粘人”,消极情绪的倾向更强烈。

&G/LGlGUo&M0

0{"L)F(p eU5t:GY0z5B0经验会教导我们,时间会治愈创伤。Connolly和McIsaac(2009)研究了加拿大青少年的分手情况后发现,结束一段关系的最常见原因与未满足的从属关系、亲密关系、性或相互依存需求有关。也就是说,当正在“前进”的年轻人的需求无法在恋爱关系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分手”的情况,这意味着他们希望在分手的过程中,能更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学空间x3AZB;h [K

心理学空间Z r*Lj/W/w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与包括父母、同龄人和伴侣在内的其他人交谈,青少年可以发展更广阔的认知框架,更好地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起伏。

?m7~+fV0心理学空间}(n-c6W`

一个例子来自Montgomery(2005)对近500名12至24岁的年轻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年长的青少年比年轻的青少年更不容易理想化浪漫关系。他们对浪漫伴侣的期望也更现实,所以不太容易失望。有了经验,如果一切顺利,爱情就会变得不那么盲目。心理学空间 f2Va bt!m4g KR{X m

心理学空间Qb-_+{'uK0`


!@'m9s9Z4H6A-td0心理学空间3|2XvOA$a

心理学空间 {J/S K6e$x

保护因素

0vb#tg@~k&W[!a:e0心理学空间 n vu3@ h

随着青少年的年龄增长和成熟,他们会出现一些更现实的期望,希望有更强的辨别能力,能够让自己选择适合的伴侣、与伴侣沟通和商议,并从关系挫折和分手中恢复过来。

/a5R1^&L+rD O"[$b0心理学空间k"syCD5IR$zH9^kU

“希望”是这里的关键词,因为我们知道,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因心碎和糟糕的浪漫选择而失败。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保护因素可能可以帮助年轻人解决第一段浪漫关系,并在分手后幸存下来。心理学空间;C5A%Oa1gb)sYB5L3Y

心理学空间y7Gf5N qN,I#W3F

早期性教育很重要,最好是在家里进行,并得到学校课程的支持。等到年轻人第一次约会的前夕,才和他们“谈话”就有点晚了。性教育能够超越性机制,强调相互尊重、决策和同意的意义,应该帮助年轻人抵制关系欺凌和性胁迫。

&v4st0hM(}*H1m'^ws0

:u IC/QWY} AV0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方案侧重于传授健康浪漫关系的特征,鉴别性别刻板印象,提高冲突管理和沟通技能,减少对伴侣暴力的接受。这些可以有效减少青少年关系中的约会暴力(Foshee,1998)。此外,父母传递的相互尊重关系的典范让年轻人在自己的互动中建立了一种互助的模式。心理学空间:{k#rPE:\x7?`%s

0ce]G8k4Aw0家庭和同龄人的讨论能够让青少年浪漫关系(以及分手)正常化的,这也有助于年轻人将他们的期望和经历结合起来。一些青少年可能需要额外的鼓励来与朋友和同龄人保持联系,并在他们处于激烈浪漫的痛苦中时保持他们的运动和爱好。

uC\!z)Z3B1A0心理学空间O}OEQH1h

但重要的是,他们要与这些支持系统保持联系,以帮助他们抵制那种过于依赖的、以及具有痴迷品质的关系。当这种关系破裂时,痛苦和抑郁的风险更大。与朋友保持联系可以分散人们对麻烦的注意力,也为青少年讨论他们浪漫的成功、失败和希望提供了一个跳板。

K5o+h$G,y]` M7^#e0

Wz+aDVx0在当今世界,网络安全是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色情短信的潜在危险、网络性侵犯者和色情网站上描述的浪漫关系扭曲等主题的教育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心理学空间kg$T J'nq g:q;f

gl G X,~/k4Qfj0父母审查儿童和青少年的网络活动,可能是明智的,这需要父母也接受新媒体的教育。虽然青少年需要隐私,但父母必须警惕痴迷和秘密使用互联网的警告信号。

R%\X!@ }vr0心理学空间@Q;Ax(E3]

恋爱中令人兴奋的情绪会导致青少年做出不明智的行为;互联网的问题是,在一段关系结束后,色情短信和社交媒体帖子可能会再次困扰他们。

zw0or0C9cF_Q0心理学空间3j8nh f*o@ q8G

总之,经历了所有的起伏青少年的浪漫关系有能力促进成长、增强信心和健康体验,教会年轻人亲密关系的给予和索取。心理学空间,?{-esQfxK

心理学空间6dIU5E2K.d;WV q[,U5Q2C

它们也为年轻玩家提供了陷阱。虽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保护我们照顾的青少年免受生活带来的所有伤害和失望,但有一些保护因素限制了有毒伴侣关系或痛苦分手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心理学空间q$O9nmq C P5l9u

心理学空间G4O3S obU_|{o

细心、友善和尊重的育儿方式、强大的友谊网络和以关系为导向的性教育都可以在帮助青少年享受浪漫冒险并向他们学习方面发挥作用。心理学空间7^4K])q(pc

e_KX&[ S4}1a F%A`7s0心理学空间@Z8WIzy

&~,kW&}dhg0References

&y'L(uf.V}1I0心理学空间(mc^4fo;[ kg

Braams, B.R., van Duijvenvoorde, A.C.K., Peper, J.S. & Crone, E.A. (2015).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adolescent risk-taking.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5, 7226–7238.

)?5I5iH^.U\4Aj2D0心理学空间 gDBO1o*CZ!D!S\

Brand, S., Luethi, M., von Planta, A. et al. (2007). Romantic love, hypomania, and sleep pattern i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41(1), 69–76.心理学空间.hq l pQ U&w7_+a

心理学空间 g2o)z9aW B5V

Buchanan, C.M., Eccles, J.S. & Becker, J.B. (1992). Are adolescents the victims of raging hormones: Evidence for activational effects of hormones on moods and behavior at adolesc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1(1), 62–107.心理学空间 Q'C@.o9VC

Y0F!]1aJ7v4X0Carver, K., Joyner, K. & Udry, J.R. (2003). National estimates of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P. Florsheim (Ed.)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 and sexual behavi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pp.23–56).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o y%Im3R)Z0

iot2\AF4b `0Collins, W.A., Welsh, D.P. & Furman, W. (2009).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0, 631.心理学空间,_:m z2Z[.g*B {"[-z

R*X4KK9W"s{9s8l0Connolly, J. & McIsaac, C. (2009). Adolescents’ explanations for romantic dissolutions: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32(5), 1209–1223.

8s'u3{#t-Es-U_H9K0心理学空间duz Xl

Davila, J. (2008).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dolescent romance. Child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2(1), 26–31.

|-A"so%m'N0L0心理学空间V a!j2U@U[

Erikson, E.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

dE8Oq VR|6f0心理学空间uN3w}'bJ

Fisher, H.E., Aron, A. & Brown, L.L. (2006). Romantic love: A mammalian brain system for mate choi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1 (1476), 2173–2186.心理学空间M F ^$x+m0J

F"h'v7a2UU[0Foshee, V.A., Bauman, K.E., Arriaga, X.B. et al. (1998). An evaluation of safe dates, an adolescent dating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8(1), 45–50.

v@].Z;l J0心理学空间'b5J Fdr4Q E#]#D

Garcia, J.R., Reiber, C., Massey, S. & Merriwether, A. (2012). Sexual hookup culture: A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6(2), 161–176.心理学空间]Y/qd\/v

心理学空间e/YLJ)[d%B k

Grieger, L.D., Kusunoki, Y. & Harding, D.J. (2014). The social contexts of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Focus, 31(1), 15–17.心理学空间 Y a,v&P(Xp4U2_t K

心理学空间 U$qo X"o

Leitz, M.A. & Theriot, M.T. (2005). Adolescent stalking: A review.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2(3), 97–112.心理学空间"K8?'A\k q-BN

心理学空间+~1t1m-H j.Qy

Marazziti, D. & Canale, D. (2004). Hormonal changes when falling in lo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9, 931–936.心理学空间8h.MQ/{Np7S

心理学空间s9})[1[*~b7da

Mitchell, A., Patrick, K., Heywood, W. et al. (2014). Fifth National Survey of Australian Secondary Students and Sexual Health 2013. ARCSHS Monograph Series No. 97. Australian Research Centre in Sex, Health and Society, La Trobe University, Melbourne, Australia.心理学空间^j,Jtm0CJ

~-txf;t'I q&|6H0Montgomery, M.J. (2005). Psychosocial intimacy and identity: From early adolescence to emerging adulthood.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20(3), 346–374.心理学空间L%a;@CBa.h*T&Mc

%c*Y2E,S,K+l DN0Moore, S., Leung, C., Karnilowicz, W. & Lung, C.L. (2012).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ors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late adolescence and young adulthood in Hong Kong and Australia. Australian Psychologist, 47(2), 108–117. dating violence: A closer look at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Journal, No. 261, pp.34–40. Available via www.nij.gov/journals/261心理学空间/s']4VI/F!\

心理学空间(j&S mVk`%`J

Ortigue, S., Bianchi-Demicheli, F., Patel, N. et al. (2010). Neuroimaging of love: fMRI meta-analysis evidence toward new perspectives in sexual medicin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7, 3541–3552.

0_~b"RH I0

Q:J6M4^;FJ7E5d ~0Petanjek, Z., Judaš, M., Šimić, G. et al. (2011). Extraordinary neoteny of synaptic spines in the human prefrontal cortex.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8(32), 13281–13286.心理学空间'J i`?-b*D&}

心理学空间T:Znx$J-v*U:c0A

Scanlan, F., Bailey, A. & Parker, A. (2012).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 Why are they important? And should they be encouraged or avoided? Headspace, Orygen Youth Health Research Centre: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Retrieved 6 February, 2016 from tinyurl.com/h6s6prg.

#vsAM~v1O*_1i0心理学空间sHn8m8HVGl J

Skinner, S.R., Smith, J., Fenwick, J. et al. (2008).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first sexual intercourse in Australian adolescent femal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43(6), 593–599.

*E;A/Pz Q@}0心理学空间i w N R;[-u

Suleiman, A.B. & Harden, K.P. (2016). The importance of sexual and romantic development i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of adolescence.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7, 145–147.

6gU5C y5fHBe0心理学空间*{*c:pI2}!wXtg

Temple-Smith, M., Moore, S. & Rosenthal, D. (2016). Sexuality in adolescence: The digital generation. London: Routledge.

7Z#AY!i'_G H^ xc0心理学空间v;u+OSb0w:WN

Welsh, D.P., Grello, C.P. & Harper, M.S. (2003). When love hurts: Depression and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P. Florsheim (Ed.)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 and sexual behavi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pp.185–212).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心理学空间'y Q5yK[u(E

)A(Z;BbH(PpI0Zimmer-Gembeck, M.J., Siebenbruner, J. & Collins, W.A. (2001). Diverse aspects of dating: Associations with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from early to middle adolesce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4(3), 313–336.心理学空间VN)X(v_.l&w x%i

心理学空间vrz{6E_8n-lW

Zimmer-Gembeck, M., Siebenbruner, J. & Collins, W.A. (2004). A prospective study of intraindividual and peer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s' heterosexual romantic and sexual behavior.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33(4), 381–394.心理学空间4|3R-v8L*} O3DM"o*t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恋爱
«童年抱负是晚年成就的重要驱动力 育儿
《育儿》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