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信箱:奇妙的人际知觉效应
作者: 心理空间 / 2205次阅读 时间: 2006年11月01日
来源: 转载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bl'yv? }1|N+j7~0马老师:

T0si ?[.us xV4gG0 心理学空间L-kn J*uO3R

您好!您给评评理,我这一学期一直努力上进,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可是到期末评比,却给我评了个“一般”,更别说进步奖了。评比的时候,班长说我在前两周还有过一次严重违纪,给班上的量化评定扣了好几分。没想到同学们都这么看。您说,怎么能因为最后的一个错误就把我一个学期的努力和进步都给抹了呢?您说这是不是太不讲理了!心理学空间$e2tOZn5hv

心理学空间LiDG+|

李超

\a6e3r8_0

\ ]t0Zec$`y6N0李超同学:

%\3UKC7y$k){0 心理学空间'C5F4y(yK7v-T z:r

你好!大家对你有那样的评价,是心理学上的“人际知觉效应”造成的。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往往不能完全客观地认识那些干扰人们相互认识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家称其为人际知觉效应。心理学空间T;Z%fyV _^8]4t*W2q,iD

心理学空间P$B y%y%CT l

第一个是首因效应。在人们的相互认识的过程中,最先接收的关于他人的信息起的作用最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入为主”。因为,一是最先接收的信息形成最初的记忆图式,后来的其他信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也就是最初的记忆图式影响了对后来获得的信息的解释;二是最先接收的信息受到更多的注意,在大脑中有更多的加工。心理学空间 I%o;p(P5hp ])T{

心理学空间s6IlN-@,I

第二个是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新近接收的关于他人的信息也起很大的作用,影响到对他人的评价。这是因为刚刚发生的事,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也是鲜明而强烈的。

A T+mD;`6r(w:r0

/BSN1]"z g+Q q1?C*\0第三个是光环效应。心理学家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被试评价照片上的人的与漂亮无关的一些品质。结果漂亮的比不漂亮的在各方面的得分都高。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某一品质被认为是好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把其它好的品质赋予他;如果一个人的某一品质被认为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也就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这就是光环效应。心理学空间L!C0AK],_y/d0m

Zt;N zp|-e1h#a0第四个是定势效应。心理学家向被试出示同一人的照片,出示之前,对第一组说,这个人是个十足的罪犯;对第二组说这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让被试用文字描述照片上的人的相貌。结果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沿着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科学的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这就是在看照片之前的介绍所产生的定势所起的作用。心理学空间#Q r3X[+E&H7gI

3G/go0l tF,h0你的情况属于近因效应。人际知觉效应又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说,别人容易这样,你也容易这样。从这个角度看也是公平的。关键是我们怎么运用它。我的建议是:一方面,力争别让人际知觉效应完全左右了你对别人的认识。比如,不要因为同学的某一点错误或不足而全盘否定了人家,这就是防止了光环效应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努力避免人际知觉效应影响了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比如,这次你因为到期末的错误影响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近因效应的影响所致。反过来你也可以利用近因效应:一个学期做得都挺好,临近期末你做得更好,从而来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形象。这不是比抱怨不公平要好得多吗?当然,同学之间天天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与人为善。这是人际交往的根本。

~ {#^)a n;k{sUhZ0

Hhm-T9@~$H1c.D0你的大朋友 马志国心理学空间(a!{0zT4`w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青春期为什么会感到特别孤独 自我
《自我》
马老师信箱:让“人际气泡”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