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体心理学世界出发所看到的世界
作者: 韩岩 / 8115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7日
标签: 认知 神入 自体心理学 情感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4x3J rG(~|M
1)如果把自体客体还当作科胡特自体心理学体系中的概念的话,那么它将是和整个自体心理学体系和其继后的后自体心理学发展绑在一起坐落在特定CONTEXT中的词。依此思路对”自体客体”概念的理解, 则将是力图对整个自体心理学的理解。
_ M#uBFy:T b Pe0心理学空间 \,gh-{?&m[
后自体心理学的主体间性学派在总结科胡特思想的贡献的时候,提出三点:心理学空间1hM3r's,x-t,S1a
心理学空间C@B\ kQ-a\5@b.t
A:神入/内省这种研究模式定义和限定了精神分析的可理论和可探寻的范围。(对此,尽管并非所有的后自体心理学分支都认为此为唯一方法,但以此为主要方法,大约是自体心理学内部不争的看法)。
l7p/@)u8b"M D3j0B:由于严格遵循这个方法,自我的主观经验成为自体心理学关注的中心。
1C!{Z@p5_ H9ZGO0C:自体客体是一种功能。它指的是一系列维护,修复和发展自我主体感的心理功能。(自我主体感是一种自我感到与自己,与世界和谐,充满勃勃生机的状态。这种说法要比“掌控感”要好些)。
UJ,F;Y'?v0自体客体还是对某种客体的主观体验,那个客体承担着自我的某些功能。心理学空间6sUzN? y6al
心理学空间d)`1jU%x^
总结一下,自体客体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功能。不是表征。心理学空间&cJ"HrR]GP)e&^O x)s

_/B1xJ dQ+S02)由于神入内省作为一种根本方法,自体心理学并非只是在做治疗时重视它,而是在理论构造过程,教学实践上都渗透这种精神。心理学空间%E*y6`&U_`Z;f V!C2DK
心理学空间+n |E^S8x1L A
因此自体心理学喜欢声称其理论概念“接近经验”。换句话,从临床观察到的资料到开始进行抽象的推论,发明概念, 非常注重接近经验。心理学空间 N&] m5p%`,D%D1\
心理学空间 _ oz;w{Sv
A.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客人也许对治疗师过分依赖,按照经典精神分析的说法,也许会这样解释:“这个人退行到口腔期的依赖阶段。”在自体心理学看来,这是个应用神入/内省法后发现不接近经验的概念,一个颇有问题的说法。
X2g2H5`J2^0
&vr rf:CtMm0辩论如下:婴儿吸奶后依偎在母亲乳房边上的依赖态是一个天然合一的状态,在依赖中,婴儿感到巨大的满足,也许准确的形容是:比如,犹如成年人做爱之后的满足。那么我们看到的成年客人显示出来的所谓的过分依赖状态,应用“退行到口腔期的依赖阶段”这种解释合适吗?心理学空间{S})g"s'L#Wq0\0dl Y

Rk(V QHERCn0那种死死地抓住,害怕松手的所谓过分依赖态,以神入内省方法观之,也许它表达的是一种对被否决的恐惧,混杂着愤怒和害怕愤怒表达而引发的报复种种复杂的情感。。。。。。
_k8i\k Q,KkA PC,l!T0
9f*i\ut0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你用这两种不同的解释来指导你对临床的干预,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后果?心理学空间9G D ^,_HU-j
心理学空间@zU bm]
B. 再以个案教学为例。当咨询师报告个案的时候,关于案主童年时代的经历的叙述不会简单地被认为是一种客观的数据,督导师也许会问:“那是个案告诉你的?他是在什么情景下说的?他当时是怎么说的?或者是你从他的家人那里直接得到的资料”。这里的用意在于,我们不那么站在一个全能的角度上,将治疗分成简单的评估/制定干预计划/而后干预这样机械的几个步骤,而后以为咨询开始阶段案主因我们寻问而报告出的童年经历就足以构成我们对其心理病理的因果分析。心理学空间!y^5KH;okF
心理学空间4N4B5fO(e\h
我们的重点在于治疗师和案主之间当下的互动过程经验。案主的自我经验是什么?治疗师的自我经验又是什么?
'b c ~ F:e"J)SW0[0心理学空间`G:T"Y S ou/u-yi
如果需要解释自体客体概念的话,此时是理解这些概念的最佳时刻。我们一边问着,一边很快就可以从这些经验现象中指出,“嗯,这,对方不再焦虑了,是不是? 这小节开始时客人很焦虑,但现在他不了,是吗?而后他开始感激你,他的语气中有种你很‘伟大’的暗示,是吗?看,这里是理想移情了。这里,你被体验成了‘理想自体客体’。你的反应是什么?。。。。。 ”我们可以继而询问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感觉体验,也许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来访者成为治疗师的自体客体经验的现象了。。。
7{`]t+F0
!se%~k v"?gb03)“自体客体”这个概念是和自体客体移情绑在一起的。心理学空间{1`Q?$bO.fG

$g@ih0iV&A0更准确地说,“自体客体”这个概念是在案主对治疗师的某种“移情现象”被科胡特发现但同时认为不可用旧式的移情概念来解释表述之后方诞生的。
1m^F/x&Bg\*O0心理学空间0u S;Nft|
我们对移情有了非常不同的概念方式。我们称之为个体“组织自己经验的结构模式”。我们在层层将弗洛伊德时代所应用的术语改造。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其一,弗洛伊德时代,实证心理学的发展非常落后,认知科学的革命还没有发生。其二,弗洛伊德用的理论符号是19世纪的生物模式。 当我们改造术语时,我们的实践也产生了变革。心理学空间9^R'El3G#C5`^ tL
心理学空间3qS9v(u1d:v/@7jw A
比如对解译技术的不同应用。。。。。
7^#w t:Q&\yD?0心理学空间[Z8W9zC T`6p(U+V O
自体心理学的移情概念,相当部分的是一种合理的需要,而非如经典精神分析所认为的一概是扭曲,置换。
7b9gyj(fe1f0
@6c!r?II kg0心理学空间l%jN Q _
3)自体客体概念的提出,打开了理论进一步深化的大门:到底有多少种自体客体经验?除了科胡特的两极自体客体移情(理想移情和镜映移情),还有其他种类吗?
-@SZ*e)|\c0换句话说:我们可不可以进一步细分自体客体经验种类,好帮助我们,尤其新来者更好地神入? 这对临床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pH"^Wxp&_^0心理学空间a4e}rqC];Gl P
是的,这恰是后自体心理学一些进一步的贡献。心理学空间.fh ~y@HUV
心理学空间Ck3i/e"EA
我们开始用情感这个概念。自体客体经验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来访者感到自己的各种混乱负面的情感被调节。。。。。。
E [ g&z\9R6[+Kg0
u-g.P*@dF!c}04)关于认知和情感。
.m+@&?\1TA1t0
zt#S-Z0t7N0有好几种将此二者整合为一处的概念处理法:一种处理方法如巴史克。在他的情感概念中,早就将认知包含进去了。。。。。。
gUep:P Kc0
F&E9z5EUGd'q0整合之后有什么有意义的结果?
"L,hIj/Y1B_-M;d5n0心理学空间y7~(d6e"F/x YS_
想象个体的自我经验是个含情绪认知结合的整体,但这经验有深浅不同。深刻的神入是使来访者的深层的情感认知结合体被触及。我们可以叫它:“我们打开对方的经验有多深?” 心理学空间8Gx$u3sBz5L#i5_

l+SK ` CroE0我们还可以把认知分成“热的认知”和“冷的认知”两种。
8k@!o~ o0
{;x]{o@'}-}IN[0]0那些“冷的认知”,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意义有限。尤其是当治疗师陷入这种冷的认知的时候(这不是指治疗师需要始终努力保持MENTALIZATION之超然的内观之眼), 它或许会不知不觉地引导着来访者仅停留在这个冷的认知状态之中。假设来访者本来就是依恋理论中排斥型的,治疗师和客人两人会配合形成一个局面:治疗表面上可能出现一种来访者什么都已经明白整合的状态,但是不多久,他又故态复萌,或者说“我知道我应该如此,但是。。。。”令人头疼的“但是。。”。
7?-a8X Cq ^G'[h0心理学空间t[kIyP6w0]
“深深浸入式的神入”,关键要进入“热的认知”,也就是紧趋回应那最热的地方,那水面荡漾的地方,那七情上面的地方。。。心理学空间;AbE4^ H:kv`

v:VPaQAYOt0也就是情感的地方。
5V8`sNt$l qP{3yYJ)R0心理学空间|.^$n ?:m A
这就是以情感为聚焦的主体间性的后自体心理学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认知 神入 自体心理学 情感
«关于共情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韩岩
《韩岩》
激情的婚姻»
延伸阅读· · · · · ·

 韩岩


职业:澳大利亚悉尼注册心理学家, 心理治疗师
博客:http://yhanpsy1.blog.sohu.com/


韩岩 澳大利亚悉尼华人资深持牌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澳洲新南威尔州心理学家注册局督导师。旅居海外20年。在澳大利亚接受8年严格系统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训练。十多年在医院,慈善机构,大学从事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现归国。原澳大利亚华人心理协会主席。国际自体心理学会,国际关系精神分析联会,国际积极心理学学会会员。超越式人本主义信仰者。联系电邮:hanyanca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