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工作的任务、原则与程序
作者: 转载 / 8032次阅读 时间: 2020年4月05日
标签: 哀悼 哀伤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Worden认为,哀悼的目的是让丧亲者了解悲伤终会结束,感到尚有希望的存在,且仍有努力之事和着力之处。

哀悼工作的四个任务

3i]\].EEK [;l.C0

V0so E6@{^ l0一、接受丧失的事实心理学空间){:o}%}_e Gi&n

心理学空间|'BS`4^s7O$H

完全面对事实,承认逝者不再会回来是哀悼工作的第一个任务。心理学空间bRp1yw7]

.BS6vV/G m0有些人拒绝相信事实上死亡已经发生,他们仍旧停滞在悲伤过程中的第一关。否定现实有着不同的层次和形式,这其中包括否认死亡事实、否定丧失的意义、否定死亡的不可逆转性等。

nk#P cWD[#\+L_J0心理学空间9k,TM2vO^_

否定丧失事实,这种形式可能只是轻微的扭曲,也可能严重到妄想的程度,通常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精神医师Gorer所谓「木乃伊化 mummification」的现象,即生者将死者保留在木乃伊状态中以备死者回来时之用。

&U*]4W&G$},W9wl0心理学空间q6l2m _9d0F

另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是否定丧失的意义,这种方式是「木乃伊化」的另一种极端,以减少失落感。还有一种否定丧失意义的方式是「选择性遗忘」。

v s-T3MtH4d-T0

*s2mB BNp^I0有些人藉著否定死亡的不可逆性阻止自己接受死亡的事实,通灵是否定死亡是不可逆转的另一种策略,其实希望和逝者重聚是种正常情感,特别是在丧失后数日或数週之内,但若是长期怀抱这种希望是不正常的。心理学空间$ml7UX'\#i

心理学空间x#K!d+axfz7y

总之,接受丧失的事实是需要时间的,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知性的接受,也是一种情感的接受。心理学空间mR`,Yv!D/yBaM

,cJZ-W0D5K/a+~0心理学空间 xJ&N'h'y |V

rz|(rm C2u0

k"a zh.`k:X*c0二、体验悲伤的痛苦

EzY-RaC4{p}0

#HWcFqcN0k%[tv0广义痛苦的定义包含了在丧失所经验到生理、情绪、行为上的痛苦,而承认和解决这种痛苦是必需的,否则痛苦会借由病症或其它偏见的形式来呈现。心理学空间C:O,z7s.bd

}oX`/q!SH6H0也就是说,如果为了完成悲伤工作,生者必须经历悲伤的痛苦,则任何允许生者逃避或压抑痛苦的事,反而都会延长痛苦。

-{c0c+Z;~G#| Y&h0心理学空间 Q X%m"s;[}H|iu

至于否定经历痛苦任务的方法,即是不去感觉,最明显的途径是断绝感觉和否定痛苦。心理学空间'Z(HiA|7f-_ TO

心理学空间5J zX1z6C*B*I

心理学空间$[jI:k+i+}1j9\

e&L T6U B c.uj0

4R5OQ zS"ox0三、重新适应没有逝者的新环境

yEb9_!C#p:{`W0

p8q%S/Wk(D2Y)?"l+`q0适应新环境,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首先要考虑的是生者与逝者的关系、生者的角色、自我观念、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以及家庭、教育、生活信念等而定。心理学空间 vSmXm,_8cR+T

,iHWi2a'd+},V3B,p/|]0丧失不仅意味失去重要他人,亦是自我意识的丧失。

.MZQ%M!ep0

o(~(ahS+oi0失丧可能导致严重的退化,生者会感到无助、不足、无能、幼稚,或是人格解体。生者可能认为改变命运只能依靠机会或命运,而不是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不过,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种负面想法往往会被更多正面想法取代,生者也能够执行各项任务、学习新的处世之道。心理学空间l0j,pdPX:ST5N!S

心理学空间$]5m3?pq-s,bx+mS

如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那么,生者就不会去适应丧失,有些人会自我谴责、和自己作对,无助感也会加深,无法发展必须的生存技巧,或者社会性退缩、不去面对环境的要求。

![ p k'}S!\5Rk0

#quG0Qf,BCDY+l0大多数人并不会采用这种负面方式,他们往往会下决心要做到以前所不习惯的角色,发展以前所不具备的技巧,迈向一个经过再度评估的世界。心理学空间.ppyQ#N6U

心理学空间Nia0l\

重新适应(readjustment)意味着“生者是否准备好进入新的关系,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和逝者的关系,生者能够在心理上中为对方的生命找一个适当的处所……同时也为他人保留了空间。”

,T1v fp?3_Yl1\a0

L!V~o`t0
.jBY6]C0心理学空间5qUss]4{ [

心理学空间"C4Op |g t

四、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它关系上心理学空间IV'b6CnZ

心理学空间pd#Z:P:~k9R$_:B1T)S

哀伤辅导的任务不是促使当事人放弃与逝者的关系,而是协助他们在情感生命中为逝者找到一个适宜的地方,使他们能够在世上继续有效地生活。心理学空间 l ]wQ#_K%F$_4_$T

心理学空间;{2^f0za;BqD9y3x*JP

要明确的说明什麽样的情况叫做「未完成此项任务」,不太容易。无法完成哀伤的最常见的情况可能就是「不再去爱」。生者往往会握着过去的依恋不放手、不再往前走,也不去建立新关系,而无法完成哀伤。心理学空间*o5h2X3KN'b%Fa'{}

%dGn7Re3j0对许多人而言,这是最困难的任务,他们的悲伤过程停顿在此。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意识到在失落之后,生命也停滞在某一点上。但这项任务仍是可以完成的。心理学空间3K4Fez$Zq

心理学空间LW'hZ#F)eLy&w x

完整悲伤反应的衡量标注就是,生者在想到逝者时能够不感到痛苦。或许仍会悲哀,但已不同于从前扭曲的性质,也不至于恸哭或胸口紧缩,并且能够将感情投注在生活与生命之中,此时,哀悼便已经完成了。心理学空间*`fs!o#`^

K{"I-n)gE[0
5T:M9{HZ/x+l0心理学空间|~BJsRi

哀悼工作的原则与程序心理学空间0hiLgi`ln#Q

心理学空间\j0FVq

为使哀伤辅导奏效,都必须遵循某些原则与程序。下列大纲可提供辅导者有效协助个案克服强烈的悲伤情绪,并使悲伤得到解决。心理学空间o.a7s`&i!{$e2V

心理学空间JMET G!QVdX8H

一、协助生者体会和认识到丧失

6Ix'uh%gr0

N3o$v z`L0第一个悲伤任务就是完全体会认识到丧失实际已发生——此人已死并且永远不再回来,当事人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才能处理失落所引起的情绪冲突。

0n)soFH8Biu0

wT#mr u`:Q-T0二、帮助生者界定并表达情感心理学空间t1xg&@3EW#m8a.J%iX

!D4y?'H(p[M"Y)}!O0丧亲感受包括愤怒、愧疚、焦虑与无助、悲哀等等。辅导者不应只是鼓励激烈情绪的,还必须查觉失落的内涵、适当且有效地设定愤怒的对象、评估并解决愧疚感,以及鉴定并处理焦虑。心理学空间9X Y7N W3K ?[ lo

心理学空间Ao Z1ZHJ@

三、帮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中活下去心理学空间 w7jHn-C*q

!y%D:d w9su0这个原则帮助当事人适应失落、独立做决定,并加强没有逝者一起生活的能力。心理学空间'tMd.[ p~$Q

心理学空间L;Tf,C?&c7L

四、将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心理学空间5`{vN @u%f$D(j

*Kx,i1zV ] e9R0藉著促进情感的转移,辅导者可协助当事人为死去的所爱寻找生命中一个新的处所——一个允许逝者发展新关係并且继续生活下去的地方。

;g@ a+W4\)AL9e0心理学空间w4`{0e2\v9vxt6D

五、允许时间去悲伤心理学空间a!{+\6[ x `f\^

1Hr3b8LF1F-A1F0悲伤需要时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悲伤过程中有某些时刻是特别困难的,如果当事人没有固定、持续地与外界接触,则辅导者要了解这些艰难时刻,并及时与当事人联系。艰难的时刻是失落后三个月、第一次週年祭日、假日等。心理学空间j9Uw [3Ek5C/Lka

心理学空间7ID7lt)dc'Y|1r

六、阐明「正常的」悲伤行为心理学空间0v RVrC:eaxL

心理学空间.D\G#{N5X^t

如果哀伤辅导人员明白正常的悲伤行为,那么,他们就能够向生者保证哪些新经验其实是正常的。心理学空间 `i jDd%ua,Sk

心理学空间swJ!p CV:^

七、允许个别差异

6F)B_*u*J0

*n0u3Ol"~Jt0每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不同,每个人亦各有其独特的悲伤反应。心理学空间&} G.r$~8?q

心理学空间W4f n.{L4{8l `.V

八、提供持续的支持心理学空间 ]i5R!JVI-]

h8vDMW(G c:VM0有帮助的悲伤辅导应提供持续的支持,辅导者能够在失落发生的后一年内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提供生者和家人协助。心理学空间[RD8kp8L'f+e

心理学空间xW_(SSRVe

九、检查防御、调整心态

rV4?-IY:KY/w-c%|0心理学空间LZc1V`&n ^@GH

当事人去检查因失落而更加强化的特定防御方式和适应模式,有些防御方式和应对模式能预测良好的调适行为,有些则可以预测出不良适应,如以酗酒或毒品来面对失落等。

*C!C[_!m/c.\ H0心理学空间7v\T^ }6q!k{;I

十、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fdL,]sr0心理学空间[*ilR_ [

最后一个原则是辨认出有问题的悲伤行为并知道何时该转介,也就是所谓「守门人」的角色。心理学空间NR%d#Q9K`c7E}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哀悼 哀伤
«春节全国人口大流动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 灾难心理学
《灾难心理学》
集体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