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nicott與Bion:一場難得的對話
作者: 劉佳昌 / 13016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月08日
标签: Bion BION bion Winnicott WINNICOTT winnicott 精神科 歇斯底里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xp&Xg4x;xow;d0Winnicott與Bion:一場難得的對話心理学空间 p(O ]-IW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劉佳昌心理学空间9H {+q0G.SD?/uQt
原刊於< 台灣精神醫學會通訊>2008.09月號心理学空间.Gfe v)S+v Q&RJ&UJ FK
心理学空间_w8@x Q
心理学空间zf*\ p2MZu6_xJ4} L

前言心理学空间:@8d H f*L1J.L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在這個暑假舉辦了一系列的研習活動。七月二十九日,來自比利時的分析師Rudi Vermote教授及其夫人Dr. Dominique Vanwalleghem應邀來松德院區公開演講,題目是「人格違常的住院治療」。學會內部活動中Vermote教授還做了一場個案督導討論,和一場Bion理論之臨床應用的演講。八月五日至十日是「台灣2008夏季精神分析國際研討會」,標題是「自發與被迫:從親子互動看邊緣型人格的形成」我們邀請到英國分析師Nicola Abel-Hirsch女士及Maggie Mills教授來台講學。八月十六日星期六下午,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與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合辦「2008仲夏精神分析工作坊」,標題是「『憂鬱的歇斯底里?』:從性創傷到分裂與認同」。這三項活動性質各不相同,但加在一起正好代表了我們正在發展的三種不同性質學術活動──各國分析師的短期訪問、計畫性的國際研討會、以及以國內同僚為主進行臨床和理論研討的「精神分析工作坊」。
JXA0eHlX1_o3Z E0心理学空间*@lO/ih6\'DU$t
  Nicola Abel-Hirsch女士已經是學會的老朋友,這次是她第四度來台,她的訓練背景屬於英國的克萊恩學派,受到該傳統仍健在的大老Hanna Segal和Betty Joseph的影響都很深,同時她又對Bion有深入研究。Maggie Mills教授則屬於英國的獨立派(Independent)或中間派(Middle School),專精Winnicott。她除了是一位執業的分析師,同時是倫敦University of Syracuse的人類發展教授,從1999年起也是一個大型親職教育方案 ”Mellow Parenting Programme” 的主任。心理学空间4Cy]~GV(F

-K i$x3GVN0這次的夏季國際研討會,我們有幸親自聆聽Winnicott和Bion之間一場難得一見的對話。從私下的接觸,筆者得知像這樣將不同學派的兩位要角並列公開討論,即使在英國本地也是罕見的──當然,也許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正因為在英國本地所以是罕見的,因為發生在二次大戰期間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內部的克萊恩與安娜佛洛伊德的論戰,對英國精神分析造成的衝擊至今仍未完全撫平。反而是在遠離那個戰場幾千哩外的台灣,講者和聽眾都能真正更持平地思索這兩位重要人物的言論,甚至從他們可能的對話中汲取更多的靈感。心理学空间,z)H!u%IC
心理学空间8kt/o5M x^/B+] |}
  以下僅就筆者所知簡介一下這兩位大師的學說,以及記下這次研討會的片段收穫。
心理学空间9\![Y)yr [H4Q Oi;O
Winnicott
J$W??X(^,Q7sb0
:{~| EF/}7KaSN0  Winnicott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在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前他原本是個小兒科醫師,因此他有機會觀察過無數母親與孩子的互動。這個經驗顯然對他的精神分析觀點有關鍵性的影響。在精神分析傳統偏重精神內在(intrapsychic)的主流思潮,尤其曾督導她的克萊恩對精神內在因素的強勢偏重下,他罕見地強調環境因素的重要性。他把一本主要著作取名為「成熟的過程與助長的環境」(Maturational Process and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即可見出他對環境因素的重視。具體而言,所謂成熟的過程,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情緒的成熟,而Winnicott特別關注的是嬰兒的原始情緒發展;對嬰兒而言,母親就是他的環境,所謂助長的環境,Winnicott認為就是一個「夠好的母職」(good-enough mothering),或稱為一個「擁抱的環境」(holding environment)。這樣的母親對她初生的嬰兒會有種「原發的母性專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讓她能去適應嬰兒之所需,嬰兒的許多需求都得以滿足,簡直就是心想事成。對這時的嬰兒而言,他覺得他有能力創造他想要的任何東西,因此「全能感」(omnipotence)是種真實經驗。心理学空间1Z^7ju4{7~m1J*?
心理学空间 KZ_9? r6b [i
  在這個階段,嬰兒還分不清楚「我」(me)和「非我」(not-me),也就是主觀和客觀仍是分不清的。唯有讓嬰兒維持在全能的幻象(illusion)中夠久,這個幻象才足夠穩固,足以承受接下來因挫折而帶來的幻滅(disillusion)過程。孩子漸漸了解他並不是全能的,他並不能全面控制「非我」的外在世界。與幻象的概念有關的是「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及過渡性空間,這是從主觀客體發展到客觀客體必須經歷的中介階段,既非全然主觀也非全然客觀。過渡性空間的概念對Winnicott相當重要,從孩童的遊戲到一切的文化活動都具有這種中介性質。
2o yg_g q} u#fn0心理学空间7Hc,vP0skq$M8kc
  原始情緒發展會因「衝擊效應」(impingement)走上歧途。用Maggie Mills的話說:「自體的一部分不想要被知道,這並非病態:這部分應予尊重,不受侵犯。當照顧者不必要的侵入干擾了自然的開展,於是嬰兒無法保持一個連續的『持續存在狀態』(‘going-on-being’),反而變得必須過度去反應,過分地機智(resourceful),於是警報響起,Winnicott所說的衝擊效應(IMPINGEMENT)無可避免地導致精神的損害和身體的扭曲。」「只要有衝擊效應,幻象的創造便無法發生,於是無從讓過渡性客體或潛在客體導向思想的形成。結果不是一個對母親的逐漸幻滅,而是有產生了一個空洞(void),可能要靠幻想來填滿才能避免空虛感。」一種可能的結果就是形成適應生存的「假我」(false self)結構,包覆並保護著「真我」(true self)。
?k/@6B Y?u0
4J#F I+J"A| I0Bion
{+Y'} k P0心理学空间'nv~V#L!@)g
  Bion童年時住在印度,八歲時他去到英國的寄宿學校就學。他先後被Rickman和克萊恩分析過。他無疑是個深奧的思想家,他的理論的一大重點是對思考(thinking)的研究,他那令許多人望而生畏的“The Grid”,是他整理心智功能的向度和心智內容的發展的一個企圖。他最著名的理論概念有容器/內容物(container/contained)、β元素(β-element)和α功能(α-function)、以及將投射性認同概念從一種原始的防衛機制擴充為一種生命早期正常的溝通方式。在Bion眼中,思考的過程常可以類比為消化系統。他認為嬰兒會投射各種β元素,如各種原始衝動或身體感覺,那是一些很原始的東西,就像是嬰兒無法消化的生的東西。這些元素以投射性認同此一原始溝通方式進入母親的心智中,起初母親同樣不能消化,但她的心智就像容器一般,這些β元素則是內容物,這時母親的「神遊」(reverie)發揮α功能將那些β元素消化為α元素,換言之,將原先無法被思考的內容轉變為可以被思考的思想,再回饋給嬰兒。Bion認為發生在個案和分析師之間的過程也與此類似。心理学空间w1h2N;R ]

9e(fy'\h&tn0  Bion對精神病人做的精神分析讓他得出人格中有精神病部分和精神官能部分(psychotic and neurotic parts),這不僅發生在精神病人,事實上許多人的人格中也都有著精神病的部分。他對精神分裂個案的分析也讓他推論出這些病人的精神內在不停進行著「對連結的攻擊」(attacks on linking),這些攻擊,歸根結底當然是源自死亡本能,在這方面Bion依循克萊恩。心理学空间%sa&f? l/TXl
心理学空间#f9L ?'nD-J5q?X~
  Bion一生思想不斷演進,他後期的某些概念頗不見容於他當時的英國同僚,卻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生深遠影響,“O” 的概念即是其中之一。Nicola Abel-Hirsch並未拒絕這個概念,在她的Bion系列講座中,這次就排了一堂課談這個看來與東方思想有點接近的概念。心理学空间6i F.h5|h)JE Ni3N

8Ze0J`9?!c.[]2|0Winnicott與Bion的交會心理学空间5q4B2`2|$@D&Rl

k2YT$JMo)Fov0  Maggie Mills說道:「正如Bion總是想要接近原始情感並且視它們為『事實』,Winnicott也在身體感受和精神裝置之間描繪出密切關係。他[Winnicott]將精神(psyche)視為對於身體之各部分、感受、和功能,亦即對於身體活著的狀態(physical aliveness)『精心創作的想像(imaginative elaboration)。』」「[Winnicott]與Bion兩人都試圖界定象徵結構(symbolic structures)的生成所需的最低要求。兩人都假定重要的是發生在心智之間的事,以及在心智之間的潛在空間中發生的溝通的相遇。Bion重視母親在與孩子的神遊中的幻想活動,視之為象徵能力的根源──對Winnicott而言這是擁抱(holding)與照顧(caretaking)之整體的一部分,因此他真的覺得很興奮,當他發現Bion的概念與他以下的複雜論述如此共鳴:嬰兒預備要創造些甚麼……而在夠好的母職中,母親讓嬰兒知道是甚麼正在被創造。」
8q.f)N$oVtE^0心理学空间Q0Y1A1~$x
  Nicola Abel-Hirsch說道:「Winnicott和Bion都是原創的思想家。Winnicott比起Bion距離克萊恩更遠,可能也比Bion離佛洛伊德更遠?他並未採用克萊恩學派的三個主要信條:死亡本能、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和先天的羨嫉(innate envy)的存在。Bion在這些領域內做了很多工作,但他也是在克萊恩集團中對外在母親的角色做了最多探討的人;這點使他與Winnicott的研究比較接近。」「有趣而且也許有意義的是Winnicott表面上看來似乎很容易閱讀,而Bion則可說是表面上看來很難閱讀!」
yi2]6Q(p V-r#{ z6`0心理学空间u$h(z+GVye$Fb dA
  Bion很少直接提到Winnicott,但關於退行,Bion曾說過下面這麼一段耐人尋味的話:「Winnicott說個案需要退行;克萊恩說他們不應該退行;我說他們的確有退行,而這退行應該要被分析師觀察並詮釋,但他絲毫不需要催促個案在能夠讓分析師觀察並詮釋其退行之前,變得完全退行。」(2008/8/31)(完)心理学空间(N*gcm/bL$s

*]M+`8r0N,|7P9j*Q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Bion BION bion Winnicott WINNICOTT winnicott 精神科 歇斯底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學中心(松德院區)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訓練現況 劉佳昌
《劉佳昌》
劉佳昌:精神分析與宗教»

 劉佳昌

私立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 倫敦大學理論精神分析研究碩士。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