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选美:何种面容最动人?
作者: 心理所 / 4666次阅读 时间: 2012年7月30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0Q&U4Y t~:Q,^/^0重庆选美:何种面容最动人?心理学空间8uP k:ZY HM#BE

cE&X0X(N%n0新闻事件:心理学空间6^ x8g^Sa%O4e*E

l7t,p&|?!dJ0  不久前,国际小姐重庆赛区选拔落幕,三甲的照片在网络引发“强势围观”。相当多网友指责三甲“太丑”、“不够水准”、“不能代表重庆美女水平”,随之而来的则是关于存在隐形评委等各种负面传言。17号傍晚,国际小姐组委会做出重选决定。正当“国际小姐”重庆赛区前三名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之时,第61届“环球小姐”海南分赛区评选出了冠亚季军,3人再被批丑,网友们又掀起了新一轮吐槽热。甚至有网友戏称,“‘环球小姐’海南分赛区前三名选手的出现,成功解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重庆三美”。

9G6G,F-j;{3J8g:s0

5r9Q|.f-Mr0心理学空间)x0Hz8O$z1e}s @

心理学空间Hq;Z%}a
亚军杨安琪(左)、冠军严萌(中)、季军陶玉洁(右)
心理学空间hH9juV;Co&M)a%c*@
心理解读:心理学空间$H'f1o:N p#D$| ogrd

]X*YCu'Q.F0  重庆选美三甲的一张照片引发如此热议,相信大部分网友并未看过比赛过程,仅凭不够美的“三甲照”便吐槽不断,质疑选手“上位”,推断暗箱操作。
8L4Y7tG4b8DL0心理学空间?;v/]+?+H-dV
  看来无论是否有其它闪光点让此三甲脱颖而出,反正不美是不行的,就算评委无异议,网友也不干。其实,这倒也怪不得广大网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有之。心理学空间,y2A:Be#M

L4zh*vM f y1B0  进化心理学认为,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逐步促成了人们关于吸引力的判断。其中,优良基因理论认为人们对面孔的评价源于进化,具有吸引力的面孔被认为是健康基因、较好免疫能力与生殖优势的标志,所以人们比较偏好拥有吸引力面孔的人。相反, 面孔不佳似乎意味着不健康、难以保证种族的延续,因此人们会有意避开他们。
DTSa4l7H/m0
3P5q.h MdDh0  以上是关于面孔吸引力的解释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面孔吸引力呢?心理学空间B9@@/|S[_
心理学空间la|,K)sFb2LH5E9d
  拿选美来说,一位选手的面貌,若能能诱发你积极愉悦情绪体验、驱使你产生接近的意愿,那他的面孔对你而言便具有吸引力。
Zif#mMU~0心理学空间sM7S-N[
  有研究者以男性为观察者,以不同性别的吸引力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 结果发现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比具有吸引力的男性面孔和无吸引力的面孔更能激活男性大脑中的奖赏区域。而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女性对漂亮男性面孔的追踪绩效要高于对不漂亮男性面孔追踪的绩效。
{;x6CBC?0
N+`M*i.B&dx k2s0  可见,人的面孔是一种视觉刺激,更是一种社会情感性信息,暗含着年龄、性别、个人身份和情绪等大量信息,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小觑不得。心理学空间WhH%Br
心理学空间lc%YJ(k Q?W
  对大多数人来说,此次重庆选美三甲的面孔吸引力显然不足。那么,你知道自己在判断一个人美不美时会下意识地遵循哪些原则吗?心理学空间6SI!b7i |6K3?"?

,CE_'Sja~)d0  • NO.1平均化,指某一面孔与某个人群下大多数面孔相似的程度。“平均化假设”的观点是:越典型的面孔越具吸引力。实验证实,把一个人的多张照片叠加组合成一个新的头像,结果发现合成的平均照比原来任何一张面孔都要漂亮。这可能是因为人们的知觉系统对熟悉刺激有更多的偏好:平均化的面孔更接近典型面孔的心理表征, 因此更容易被视觉系统所加工。
*pc.A&zDk$@dqK*c I)K6]0
dl Z)[.F0  • NO.2对称性,即一张脸的一半与另一半相似的程度。有些研究发现对称的脸比不对称的脸更加具有吸引力,但还未完全得到证实。
X"M4Ngy:fbQ _.i&a3O0心理学空间"X&nQ4N%p8y
  • NO.3性别二态性特征,即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更偏爱女性化的女性面孔,而女性对男性化面孔还是女性化面孔的男性更偏爱则更可能因人而异。
Gq?-I1_.M0
@cdgnN2B{3F0  • N0.4面部特征值,是否有大眼睛、厚嘴唇、小鼻子、窄下巴、突出的颧骨等等。心理学空间 Cs%x)iau
心理学空间R:cP"ZRlJ]!i
  ……心理学空间F/T7q!kZ-n@Cr

%i5W5O}Y9r7TR$a[0  列举了这么多影响面孔吸引力的因素,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自己评价一个人相貌时可能用到的标准。对已有成熟价值观的人来说,这样众人强势围观相貌美、评判相貌美的新闻事件,只是娱乐材料,可以一笑了之。
D(VDS9l&F/E!R1J4k0心理学空间8\'dBc+Y8\ T3e"c1K]

/s'J6M+o0y/m/y2N)u6j+X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从毕业典礼看仪式的作用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诈骗救妻,犯罪主人公为何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