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拖鞋效应对人际的影响
作者: 心理空间 / 4894次阅读 时间: 2013年8月02日
来源: 心灵之约-扬子晚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q9|bCws&Of0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在公司都扮演的这样一个角色,那就是“公共拖鞋”与“更衣箱”,原因在于每个人的人际交往属性都是开放的。心理学空间4I]!X4\ PI?!P"I

kc4aR;}6xhO T0先给大家介绍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SS$o^0U0

}8e7^X(BCV0从泳池爬上来时,人们都是先找寻自己穿来的拖鞋;如果发现找不到了,绝大多数人就随意穿上一双,一走了之。

V&m/t3C4H0

*B.J^"X9^Lm[0与之相反,总有一些人从泳池爬上来时大呼小叫:哎呀,我的拖鞋呢?多番寻找之下,无果,最终只好请服务员再另行取一双拖鞋。

^Cz1sEA!vbt0心理学空间$g,V3Xp"b

每天被折腾这么多次,服务员自然不会有好脸色;而泳客也非常不高兴:谁这么没有素质,乱穿别人的拖鞋……心理学空间#d?+f7x6b\1_a

Y8?"b,i]8}|'\0当午饭时刻众人散去之际,总有几多拖鞋扔在一旁,孤零零地无人认领。

0fb#{4P z%Oo0心理学空间dJg#Msy

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从表象上看,不遵守规则的人,总有拖鞋穿;而遵守规则的人,往往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我们姑且叫它“公共拖鞋”现象。心理学空间oGM"H7i2|dn

心理学空间 vm Hg V9H,U

怎么会这样?究竟为什么?心理学空间#Ket.M ^;Cm

心理学空间E6] _H \[

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打抱不平。其实,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前提:心理学空间S(OB y|,cS

心理学空间0K9y"p aS*eR

酒店的游泳池本质上是一个公共场所,酒店提供拖鞋的初衷是:保证每个人都有拖鞋穿,而不是保证每个人都有专属的拖鞋穿。心理学空间 b(f2|7NjTJ+X

3]o-Ce.{/_Q B0那些“较真”的人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整齐放在更衣箱内的那一双双拖鞋,其本质上就是“公共属性”的拖鞋。只不过今天放在了007号更衣箱,明天放在108号更衣箱。心理学空间 G4e1L/zM

#EW DRTN0所以,那些找不到拖鞋就随意穿上一走了之的人,他们无意之间的“容错”(或者说“不计较”),暗合了酒店提供拖鞋的初衷;而那些较真的人,将“专属”性质无限放大,而忽略了拖鞋的公共属性,所以才会吃亏,而且不招待见。

${;K_y2f d0

)S:E d(`HU5N |0为此,我们将“在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环境中,容错性强弱对个体的存活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称为“公共拖鞋”效应。“公共拖鞋”效应不仅局限在泳池周边,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心理学空间[ @_(|,^G b*[

心理学空间5t7Xw#V_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互为“公共拖鞋”和“更衣箱”的角色。上周和大学寝室伙伴聚会,他们就是你111号更衣箱的拖鞋;这周和公司同事吃饭,他们就是你168号更衣箱的拖鞋;下周和杭州过来的网友见面,他们就是你258号更衣箱的拖鞋。反之亦然,你也是他们在888号更衣箱中的一双拖鞋。  

5m6S&i6z:vh2K0

/~U2E:F2Ukb)^6N v0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属性都是开放的。你的容错性(也可以称为“包容性”)越强,与不同类型的人群(俗称的“三教九流”)交往就越多,社交网络就越开放。于是你就发现自己可以穿的“拖鞋”到处都是,再不会有“光脚找鞋”的尴尬。  心理学空间Aa$h#e P

"X6gu8|[3s0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结构,人际关系中的“公共拖鞋”型个体会更受到博弈对手的欢迎。心理学空间 ?v+evT5Xt Nov#C

.I\!sh?X f&E0  心理学空间:t"g!n'kuW

心理学空间mXR2M4I#T

来看个例子:  

~yZ,?N*O l B|?0

0YE6O9JC*jK_0A和B,A和C都是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如果没有学过博弈,可以将博弈简单理解为“交易”。)  心理学空间)u5}XH#u}q

.PBcGI_ L0B对A的容错性70分,而C对A的容错性为90分,而A对B和C的容错性都是100分。(满分100分)  

x*Pi a-Xf6r0心理学空间r0KM7`6j EI3o%v1q

每博弈一次,A就要牺牲自己的30%差异性来包容B;同样的,A只需牺牲自己的10%差异性来包容C。  

,lw7rx)LH0

TylUlt-ug0博弈次数越多,相比之下,A就要牺牲越多自己的差异性来包容B(每次牺牲30%,剩余差异性的就是70%的N次方)。久而久之,A和B之间的差异性就越来越小(10次交易之后,0.7的10次方约等于0.02825,即差异性不到3%)。而差异越小,双方继续下一次博弈(或者称为“交易”)的动力就越小,长久以往,多次博弈就会不复存在。  

*L9o)}yX [1TF0心理学空间+H.jU5y`7X"iq

既然能够预见到这种情况,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某一方容错性小,从博弈对手角度来看,其自身的发展和选择就会受限,就可能有更多的潜在损失,因此也就不愿意和容错性小的一方进行交易和往来。久而久之,容错性小的一方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慢慢被疏远和孤立,最终导致社交障碍。

%^{PF![3P t I0

$D'f f:B!py0  心理学空间`3KO`9E+}

心理学空间U8h,NbSo

怎么把自己的容错性变大些?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和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聊天。他说,最受欢迎的小朋友是这样交朋友的:  心理学空间y oqI7a3n

}"Gt.XL!Um"X01、我和你好,我也要和她(他)好;  心理学空间5md!Imgk#\

/il%hY:D9c02、如果你愿意我和她(他)好,那我就对你更好!

Vw?8eG*|GD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放纵的青春期:性教育缺失的后果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存隐忧 普遍自卑渴望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