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电影《memento》,也谈short memory disorder~
作者: 我是我的鬼 / 5577次阅读 时间: 2007年3月12日
来源: 心理研究所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记忆碎片》是一部极有意思的电影。
1?2Q5N3{%vd.V0M"xg5C0心理学空间(j0i B6Bj x
主人公lenny是一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有美满的家庭和漂亮的妻子。不幸的是有两个歹徒袭击了他们,妻子被杀死,他本人也罹患一种怪异的病:记忆力受损,只能记得2分钟以内的事情。为了能够继续生活,他不得不带一部立拍得的相机,以及各种各样的笔记,照片,文身,让自己知道发生过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一旦自己下了结论就坚决执行。
?*K V'b-d'H9j4tVT0
)U Fpp/Y![m f/j0电影最酷的地方是倒叙,把整个事情的发生分为2道:黑白与彩色。彩色部分又分为十几个片段,长度为几或十几分钟,这些片段完全是倒着描述的,观众只能凭借着主人公的那些字条把情节串起来;黑白部分似乎是主人公的自言自语,他反复的讲述一个叫做sammy的人的事情,这个sammy是他做业务员的时候的一个顾客,他在一次车祸中也患上了这种病,lenny为了一相情愿的证实sammy是假装生病以骗取保险金,告诉sammy的妻子她丈夫没病。可怜的妻子为了证实这一点不断的让丈夫给自己注射胰岛素,结果似乎是自杀般的送了命。在电影的最后,黑白变为了彩色,与电影前面所述的情节(事实上是后面的情节)串了起来。心理学空间7Q9xs!cp c2`~6ek
心理学空间 {ehX y S:E
然而电影依然十分复杂,网上关于情节的讨论也是长篇累牍。我花了很长时间读了这些假设和推理,虽然都十分有意思,但是我逐渐理解到这不是导演的本意所在。心理学空间$K_hJ'LK.mb;?A
心理学空间2S1rk;{c-Rx4C
很明显,lenny被愚弄和利用了。心理学空间 hxA| qk

6Is[9|F,uVrRHSG+o01那通贯穿电影的电话告诉lenny要去杀johnG,那个杀他妻子的人,结果lenny杀了一个毒犯jimmy,事实上是被teddy利用排除异己;心理学空间vE o;j e K~G%B
2 lenny一直坚信自己在追杀一个叫做johnG的人,而各种各样的证据表明,害死自己妻子的正是lenny本人,那个sammy也是假想出来的人物,teddy告诉lenny,杀死妻子的就是他自己,lenny不能相信,于是对teddy的照片的注释写成了:不要相信他的谎话。(有点自欺欺人感觉);
q4_ D8S)r,c4];Ds03 natalie也利用了lenny除掉了dodd,虽然她知道自己的情人正是被lenny所杀,但是lenny被人利用了,为了追查出幕后的指示者,natalie似乎是在帮lenny;
?.g.p"|%m)Y8@'t0
Bcd P!I/Kc0…………心理学空间Gr#[.AqR,WT
心理学空间&K[&?~LR
不要说没有看过电影的,即便是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要把情节搞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事实上,导演根本就没希望观众完全搞懂。
RY%e(QA#Q0心理学空间inPj*a?
这似乎是一个可笑的结论,然而做出这个结论实在是再明白不过了。
\[$d#e D1K @0心理学空间 ZX^!Q'Rh r#IM1P
我一直在说,我们看电影是为了一种体验,导演把这么一个复杂的事情切成片,还反过来播放,就是希望我们能有和主人公一样的体验和感受。我相信极少有观众看了第一遍就敢称:我看懂了。因为这么一个复杂的事情,线索那么多,在长达将近2个小时的电影里,看到最后已经忘记电影开头说些什么了,我们理不出头绪,不知道电影何时达到了高潮,唯一促使我们能把这些片段串起来的就是那些重复的镜头,就是主人公的那些字条和文身。因为一切尝试着把事情重新理一遍,理出头绪和因果关系都是徒劳的,正如主人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站在面前的这个人是谁一样,他根本无法把自己整个的经历串起来,他只能是根据字条来。虽然他说“字条和笔记比记忆更靠的住,警察办案也是不断的在做记录”,然而这么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笔记的结论是绝对正确。而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没有一条注解是客观的:杀死teddy是被natalie利用了,杀死jimmy是被teddy利用了,他甚至被自己愚弄了。心理学空间*uA)~+~T\&c
心理学空间/hy&?7Z0Za!v&~
为什么要倒叙?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如果正着说能说明白,这么搞岂不是赤裸裸的耍酷吗?还晃什么镜头,搞什么黑白?还有那么多人跟着起哄,叫好?――当然不是这样。很明显,电影看到最后,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云里雾里,因为我们的时空的概念被破坏了。一般的倒叙是抽丝剥茧般的揭示一个大秘密,然而这个电影,倒叙的目的却有所不同。电影放到最后似乎没什么高潮,没什么让人恍然大悟的情节。对了,我们分不清到底谁先发生,谁后发生,我们分不清现在是几点,过去发生了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电影随时结束我们也不会认为它还没放完。这样的感觉你没有过吗?看着每天重复升起的太阳,看着这个熟悉的城市,似乎回到童年?或者你刚到异地,整晚的失眠,多梦。我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假如,你出国了,并且定居在那里,那么,你在家乡的那些经历和你在国外的经历是一个平行的关系。你的生活重新开始,而不是接着进行,虽然从年龄的角度上来说那是你的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转换。但这是唯一的线索。除此以外,所有的不同都可以理解为两种平等的不同的生活,而不是一前一后的关系。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体验。你到了一个新的国家,你对自己说:我是男性,20岁,出生地:中国,其他的一切你都不记得了(或者说懒的去想)。忘记了你小时候怎么样调皮捣蛋,忘记了童年的痛苦与挫折,忘记了一切。能提醒我这些的就是这个概念:我年轻的时候在中国。没了。这就是一个字条,一个文身,一个笔记。
,G*Y`bLT3F@[)M0心理学空间4_-in*tf
观众们获得的另一个和主角相同的感受是:我们也被愚弄了。这个故事看起来象是典型的报仇雪恨的故事,而事实上发展到最后,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主人公自己杀死了妻子,主人公自食其果,他欺骗了sammy的妻子。往往观众都是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是主角是走的正义一方的路线,事实上这个电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么一个立意恐怕也是闻所未闻吧?电影放到最后似乎在讲一个严肃的心理问题。无疑,lenny看自己就和我们一开始看他的一样,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他决没有矫揉造作的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他还是被愚弄了,他还是杀人了。心理学空间3u UV[n
心理学空间 EH#JV"yy
有人看不懂印象派的作品,他们问,我们到底能从梵高的画中看出些什么名堂呢?其实很简单,画家没有希望你能分析这幅画的用色,取材,你看到这幅画时的感受就是画家希望你得到的感受。这个时候,你再去取笑梵高画不出蒙娜莉莎无疑要贻笑大方了。心理学空间GH/{?$fLz

/j8R8z ~4gy0电影依然如此,看到这个份上,你再去煞有介事,长篇累牍的分析,重述无疑是螳臂当车,蚂蚁撼树。导演本来就没想要你思考的那么深,理解的那么透彻。他希望你能体会到memento的意思,体会到这种怪病的感受。我保证,你再去看那张传说中的DVD(这张盘被重新剪辑过,事情按照正常顺序发展)是得不到什么新的结论的。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讲述神经病患者的电影《梦旅人》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影评:关于《向天真女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