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童年之伤,成人之殇
作者: 中科院心理所 / 4635次阅读 时间: 2014年5月29日
标签: 虐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l"GsI3k

国际不打小孩日:童年之伤,成人之殇

n i+D;I xjq0

Ka2va\h0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一节日又被称为“拒绝体罚日” 、“无巴掌日”,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于1998年发起的,旨在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心理学空间Y2`2uy8U4f!N??

心理学空间]"Gs:n X\

5P-? f#q&Y0心理学空间D j P9U T4PYc

心理解读心理学空间#@+F4N1R"T8J O

~4VX&D-O&jJW @0最近几年,国际国内虐待儿童的新闻不绝于耳,国外有43岁的英国妇女夏敦于2009年饿死4岁儿子卡恩后,任由其尸体在婴儿床上腐烂长达2年。国内有去年6月在家中被活活饿死的南京李氏小姐妹,以及5月爆出的贵州金沙亲生父亲虐童案。心理学空间'VL3q vYC

心理学空间 Y ]%M tXQ;}

频频出现的各种亲生父母虐待子女事件,以及诸多幼儿园虐童案,开水烫头、鱼线缝嘴、跪碎玻璃、针扎手指、高跟鞋踩踏、倒拎儿童、轮流扇耳光……这些令人发指的酷刑频频施展在毫无抵抗能力的儿童身上,让人不由得胆寒:虎毒尚且不食子,这些亲生父母和教育界的“园丁”“春蚕”们缘何能够下此毒手?

t0g8v:y| z:D~-y)P8\0

5Jqg1jke#R0童年之伤,成人之殇

@8ta!z"R-I R}^^.N0

mdzoMj)Dgh B0儿童虐待(Child abuse, CA),是一个长期并且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是儿童的监护人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经济性剥削等。心理学空间,gfX W6@ tRf

心理学空间4Le} f0B&T/e~

儿童虐待是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大量研究表明,童年期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以及自杀、暴力、酒精依赖、药物依赖、反社会行为等危害健康行为密切相关。心理学空间a n b LNr0mW8N,k

S7F@1`$w5j|(P0从神经生理的角度讲,儿童期的受虐待经历,作为不良应激会使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表达下降,通过负反馈通路使 HPA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的应激反应增强,刺激 HPA 轴的过分发育而导致其功能持续亢进并延续至成年。也就是说,虐待可能从结构和功能上影响了发育中的大脑,增加了受虐儿童成年以后罹患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的风险。此外,HPA轴的过度活跃可能也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有关。心理学空间"~:]k RH&]+t4I:|+y#L;s;k

j.d2w,@sN#\0人格发展的角度来看,长期严重的虐待可导致自我系统的损害,包括自我消极性、自我分裂以及自我不一致。受虐待的儿童经历着虐待带来的羞辱、拒绝等不良影响,可能代偿性地表现为高自尊,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有较高的情感体验,当这种情感体验受到外界否认或挑战时,则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qM fyG'ww{ V[Q0

^[d gw0“熊孩子”更遭虐心理学空间2dx_H-c!G(G2`t

心理学空间|w5_h8MM

从教育环境的角度来看,虐待儿童(CA)的父母与不虐待儿童(NCA)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NCA的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情交流,而CA的父母则倾向于对儿童更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的干涉和保护。心理学空间#~e3a x?To ^y/T6B

心理学空间+aXQ QR*u5I)z

从儿童本身来讲,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可能是儿童受虐的一个诱因。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分值高的儿童表现为情绪冲动控制不良,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静下来。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影响了他们的正常适应,这样的孩子“情绪上易激动、行为上易冲动”,更容易抱有偏见,难以说服,甚至坚持错误观念,从而更易与家长发生冲突,招致虐待。

vyC {tKB.r4H0心理学空间Tcs2|}l8a

因此,家长们采用健康、自然、民主的教养方式,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与表达能力,可能是有效减少儿童受虐的干预策略。

%a2P9]@L [(TP@0心理学空间[q~/a8g'F

致力于儿童虐待问题的儿科医师Kempe C.Henry说:犹如我们的自然资源,我们的儿童既不充裕,也经不起折腾!爱护我们的儿童,就是呵护我们的未来。

9RsA#[i cN0

I{9Z{1N:s|P7DH0了解更多

+DV&]ZO7sM0心理学空间}1R-c,~a7mJ

杨世昌. (2003). 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 中南大学.心理学空间Fh`_/X'|'h$?

(^;\Pd T7Y0陈品红. (2010). 受虐待小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

uQQ-g*a,B"]#y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虐童
«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逼出郑捷这样的生命状态?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极端组织的招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