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hieu Richard:论幸福
作者: Matthieu Richard / 7767次阅读 时间: 2017年9月13日
来源: TED 标签: TED 幸福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V!@ @v j0心理学空间+g H!T PN

Matthieu Richard:论幸福
Translated by han congmei
Reviewed by Chaoran Yu心理学空间_,_mK.r
心理学空间|v W/ank
心理学空间Ei2sC_

心理学空间 C7v;IuHd

4x }Z$UJ l4a*}000:11心理学空间jOkO0ef([3v6m

心理学空间"w3u],P9mFK

我认为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就是你能在 珠穆朗玛峰上发现可口可乐易拉罐,也能在Monterey(TED大会所在地)看到佛教僧侣。(笑声) 两天前,我受邀从喜马拉雅来到这里。同时我也想邀请你们空时去喜马拉雅。在喜马拉雅,修行者们,譬如我—— 一位起初在巴斯德研究所从事分子研究的人,寻得了心灵的归宿。

|mS$KT-~ K C0

:iU7}K'^ A#|*r000:51

s w2}\&`0心理学空间MUzq%e'w0S&O

屏幕上的这些照片是我有幸去过的地方。这是位于西藏东部的岗仁波齐峰——非常美。这是万宝路的产地(指美国)。(笑声) 这是碧湖。这是一位修行者。这是西藏东部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八月一号。这是7月31号晚上,我们在露营,我的西藏朋友说—— “我们今晚在露天睡。”我说:“为什么?帐篷里有地方睡啊。” 我的朋友们说:“这可是夏天。” (笑声)

4S,o%@A` O0心理学空间])_oUB

01:36心理学空间(p4o'R4pS E;L)h4Mj-k

&Vy[9C0{I3G-lr T0现在,我们来谈谈幸福。作为一个法国人,我不得不提及法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他们皆认为幸福毫无乐趣。(笑声)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幸福的散文,但却引起一场辩论。有人撰文说:不要将幸福这烦人的话题强加于我们。(笑声) 我们不在乎幸不幸福。我们需要的是激情人生。我们喜欢刺激的生活。我们喜欢痛苦,因为转瞬的痛苦是如此美好。(笑声)

#zH(Y P.?&Z5g0

e2Mt;yjO J^002:12心理学空间4}G pr6g n

M^d:Nj0这张照片是我所处的喜马拉雅的修道院阳台上看到的景象。阳台只有两三米阔,欢迎你们随时来做客。(笑声)

4zz8`QK!y?.S0

l~ N`mN&iM002:22心理学空间 b/X]i4a

,mo2^(Jex0我们再说回幸福这个话题。首先,不管法国的知识分子们如何评价幸福,似乎没有人会在早上睡醒时想到 “今天我可以痛苦一回吗?” (笑声) 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 直接或间接地,短期或长期地,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梦想—— 都为了寻求内心深处的幸福。正如帕斯卡(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所说:即使是上吊自杀的人 也是为了摆脱痛苦——因为别无他法。在东西方文学中,你能看到 关于幸福的各式各样定义。有人认为幸福只存于回忆中,及对未来的憧憬,而不存在于当下。有人则认为此刻即是幸福,其意义在于即时鲜活的生命力。而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认为 “人类所有伟大的思想家给幸福下的定义都是模糊的 他们按自己的思维方式给出不同的定义。”心理学空间Wc3^ ]w2|q*}D9^+^

7h QEb7N0O4w*X5q003:45

1W/x!@"VqCs0

,ot-vl0ICc@ z2v0当然,如果幸福不是生活中最令人全神贯注的,模糊倒也无所谓。但如今,如果幸福会决定 我们的整个生活质量,那我们最好还是弄清楚幸福到底是什么。而实际上我们很可能不知道为何我们总是 在寻找幸福而事实上却似乎是背道而驰,虽然我们不想遭受痛苦,却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奔向痛苦。原因之一是概念混淆。心理学空间 } bcG0QA#h

.Y'gZ{](^g8C004:19心理学空间#eD8V ijT

(a q J%H\'Z0其中最普遍的一个混淆是幸福和享乐。如果比较二者的特征会发现 享乐视时间、对象、地点而定。享乐不是自然而然得到的。漂亮的巧克力蛋糕第一次吃起来觉得是美味,吃多了就开始觉得恶心了。(笑声) 原因就是:我们觉得腻了。我曾经喜欢巴赫的音乐。常用吉他弹奏。我可以把一首乐曲听两遍,三遍,甚至五遍。可如果我连续24小时不停地听,就听腻了。如果你觉得冷,烤烤火会觉得很舒服。片刻后,你稍稍后退,火开始烧旺了。火的不同用处在于你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只有你才有 只是你的体验而不是火自身的本质。你觉得舒服 而你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痛苦。心理学空间 aMTQ&@

cMBN"k6Co3Z.P005:31

H/U,f/\V xo0

9D6D;xD9f+c0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当然幸福这个词听来觉得比较含糊,就称呼其为美满吧。我认为佛教中关于美满的定义说得很好,佛教认为美满不是单纯的享乐。而是一种内心的安宁、圆满,是一种能把所有内心情感融合的心境,能把所有快乐和悲伤融合的心境。听到这里,你们也许会觉得惊奇。难道真的可以在悲伤的时候也能获得美满吗?但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我们换个角度去想。

G,\'JH5w"Cn j0心理学空间Dd5|$P5]gO-K4{A

06:26

6J'Y"f!Y7{+QM0^.P F H0

y.OiIV4o[J0我们来看看涌向岸边的海浪。当你被海浪打在水下时会触到水底。会碰到水底的岩石。当你在浪尖上时,你兴高采烈。从高兴变得沮丧,是因为心性不定。当你看到大海,你可能觉得它美丽,如镜一般平静。即使风暴发生,但海底依旧平静。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这是一种内心的平和,而不是短暂的情感变化。即使高兴可以引发幸福感,但也存在着病态的高兴——那就是幸灾乐祸。

*^?#P,o8OPj}Oe,Db0

7knj w4_/`i4az4CQ007:12心理学空间6~"B I y+d]Ka

.H3B [*E wSa3j|0w J+p0人们是如何寻找幸福的呢?通常都是借助外在的东西。觉得只要拥有了所有东西就能幸福了,拥有一切就能幸福 拥有一切就拥有幸福。这种说法本身就说明了幸福的脆弱。因为它的前提是拥有一切,而如果不能拥有一切幸福就消失了 另一方面,当生活出现问题时,我们关注的总是那些外在的因素,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掌控是有限的、暂时的,而且通常是虚幻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内心世界吧。我们的内心世界难道不强大吗?难道不是只有内心世界才能把外部条件转换成幸福或痛苦吗?难道内心世界不强大吗?我们都亲身体验过内心的快乐 和不快乐。心理学空间tP4Cem(h F%g(W

心理学空间Q5D#bb3lwa;n-\ q

08:15

NO$L S$D0心理学空间_ U2lk-Dq

有一次,DALAI喇嘛去葡萄牙,当时那里到处在盖楼。一天晚上DALAI说:“你们这里盖这么多楼,但如果把精力用来提升人们的内心世界不是更好吗?就算你住的是现代化公寓 甚至是住在舒适的摩天大楼的第100层,可如果你的内心不快乐,窗户是解脱的唯一路径。” 相反,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 内心却能很平和,内心坚强、自由、自信。拥有了强大的内心世界——当然在外在条件的辅助下,人们能活得更健康、长寿,能受教育,能去旅行,能活得自由,这也是人们最想得到的。然而,外在条件只能起辅助作用。实践证明内心决定着如何转化外部世界的一切。接下来大家可能要问:如何培育幸福的心田呢,决定幸福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呢?从我们的切身体验中能找到答案。心理学空间e[m`Y[#r+`

zy*T3Imu H)d009:39心理学空间Axg[7N

心理学空间lm(u%XE F"S

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在我们的内心有一种境界 能让我们沐浴在幸福中,也就是希腊语所说的恩赐、幸福、繁荣。不过也有相反的一面。如果我们自省—— 愤怒、怨恨、嫉妒、傲慢、强迫、占有欲—— 这些心态会让人迷失。而且也会给别人带来不幸。我们被这些心态侵蚀的越深,就越感到迷茫和痛苦,这是种连锁反应。反之,无私地去做些事情,默默无闻地做些好事,比如挽救一个处境危险的孩子,就会令他人幸福。做这些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让别人来感激。而是出于人的本性,只是做了该做的。其实这种行为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心理学空间?B%]'T)J

心理学空间2N{t:D4iAn(LN'Sv

10:55心理学空间p"I0lM*RH| _ pF

NWI5Ku0那么人的行为方式和心态能够改变吗?那些负面情感 是与生俱来的吗?情感和心理特征是可以改变的吗?要弄清这些疑问首先要弄清本性是指什么。通常认为 意识的一个基本特征 就是其可被认知性。意识如镜。不管人长得漂不漂亮,镜子都能接受,镜子不会因照镜子的人长得丑而变脏,也不会因照镜子的人漂亮而变干净,镜子自身不会改变。同样如此,每个想法后面存在的意识也是不会随着想法的好坏而改变的。这就是本性。本性不会因怨恨或嫉妒而改变,本性是固有的——就像染料能把布染上颜色—— 本性终究会被发觉。人不会总是发怒、嫉妒,也不会总是很慷慨。心理学空间!Y(DPC j| d

C:R }d] s~;Vjn%F9]012:12心理学空间Um1h4z~G

^&e,a:A h%K0意识的基本特征 是其可认知性,这也是人和石头的区别,所有情感都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情感是瞬间产生的。因此,人的心灵可以修炼。修心的可行性在于两种相反的心态 不会同时产生。人的心理可以从爱转变到恨。但不能同时对同一对象 对同一个人既想伤害又想给予帮助。人不可能在和别人握手的同时攻击对方。纾解情感自然有其方法。就是用与之相反的情感来纾解,纾解不平和的心态。这就是修心之法。喜悦和嫉妒,二者相比较 前者让心灵自由,相反,后者将心灵禁锢。与仁爱相反的是怨恨。每种情感都有对应的解药。心理学空间wEq@;nhd6P }

心理学空间;W-W CAV|Yh%nmW

13:17心理学空间 H]` z{.t z!D

y:k+rB x,B!aY'n0另一种方法是给所有情感找一种通行的解药,这种方法就是探寻本性。每当我们感到恼怒、怨恨、不安时,内心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萦绕这些情节。越想就越不能自拔。这就是自我重复记忆的过程。让我们换个角度,不从外部去找原因,而是从我们的内心来找原因。以愤怒为例,它看起来很有威胁性,就好像阵阵的雨季云或雷电交加的暴风雨。其实我们可以控制住愤怒,认清了这一点,就会觉得它只如同薄雾一样。当你理智地审视愤怒这种情绪,它就会像阳光下的霜气一样很快消失掉。如果你经常这样审视,形成习惯,那么生气的几率 就会越来越小。到最后,即时偶尔出现愤怒的情绪,也只会一闪即逝,就像鸟飞过天空却不留痕迹。这就是修炼内心的妙处。

-{-U'[0x0Mhft0

dzw;gX"y:R |9N2zl014:29

|C,t)@#n!{j,Q0

i9x*tfx"[ f]0因为我们的内心有负面的东西,所以修炼心灵需要时间,因为负面心态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所以修正它们也需要时间。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冥想其实就是修炼内心。是让内心去熟悉适应一种新的状态,是让内心能够洞察事物的本真,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能够持续不断地修正内心 这样才能找回最初的自我。心理学空间PU)F4Z1|uG

心理学空间Zg.O'BJ,On/|

15:03心理学空间Q/q6j _}+qE Mx

心理学空间.H k \0r)Q2Tvq,O q

这当中的道理可以用认知科学来解释。既然和认知科学相关,我们有必要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讲一下。关于大脑的可塑性,以往的理论认为大脑的可塑性几乎是有限的。大脑所有的可塑性 在20岁时也就是成年后就几乎不会再改变了。最近,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在成年后还可以有很大变化。我们知道一个小提琴家在经过一万个小时的小提琴练习后,脑部控制手指运动的那个区域就会产生很大变化,神经元的节点强度有所加强。那么同理我们是不是也能改变人的心性呢?是不是能够通过耐心地培养友善的心态,开放胸襟,来改变心性呢?心理学空间2HKMT6}/H

*Na5M ezp'G9VGp015:48

#cG$WWh0心理学空间;ot;Ev%z6GG

那些沉思者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在麦迪逊、威斯康辛、伯克利的实验室里 做过20到40000小时的冥想。他们在实验室大概进行了3年静修,每天冥想12个小时。在以后的余生中,他们每天将冥想3到4个小时。在内心修炼方面,他们是真正的奥运冠军。(笑声) 这就是他们冥想的地方——你能有所启示。这是256的电极。(笑声)心理学空间:|l I2bo*N2e

1b{(s.b]016:30心理学空间6F J_Qzvi2S)|

!{V WHE,Hb ?0他们的收获是什么?当然是内心的提升。科学所解释不了的——如果回归人的本性,就不难理解了。内心变得充满同情心,是那种纯粹的同情心。我们向那些有多年静修经历的冥想者请教,他们的内心在冥想时除了慈悲再无其他杂念—— 只有慈悲。当然,在修炼内心时,需要有媒介物。我们修炼内心时可以想着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可以想着我们关爱的人,到某种程度时,就可以蔓延内心。在这里我能展示的只是初步成果,这些成果是已经公开宣布过的。这个钟形曲线显示的是对脑部150个点的监测结果,也就是 大脑的左右脑叶之间的差异。大脑的右前额叶活动频繁的人 更加抑郁,很少积极地看待事物。相反,左前额叶活动频繁的人更能为他人着想,更乐观,更善表达,求知欲更强因而更进步。这里有条基本线。它是可以改变的。在看喜剧电影时,你的左前额叶就变得活跃。在高兴的时候,你的左前额叶就更加活跃。在压抑的时候,你的右前额叶就变得活跃。这个-0.5显示的是全部的负值 也就是冥想者在以慈悲之心冥想时所显示的负面情绪只有-0.5。这个数据已经离开了钟形曲线图的范围。心理学空间 StX/H j

心理学空间$bHl)Cu

18:08

;ih ?$A6k6{0

V.~| AS$e2zlr0时间有限,我就不一一列举其他的科学研究结果了。将来那些冥想者很可能也会到这来。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核磁共振检测后,冥想者觉得 好像是刚从太空舱里出来。其他实验室—— 例如,伯克利Paul Ekman 的实验室发现—— 一些冥想者 对情感的控制比想象的还要强。例如在测试惊吓反应的试验中,让被测试者坐在椅子上,用这类装置测试生理反应,模拟有炸弹将引爆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时人都会有本能反应,20年的试验结果显示所有人都会跳起来,可是一些冥想者的反应却不是试图阻止炸弹爆炸,而是很平静,他们觉得炸弹的爆炸只不过如同流星一瞬即逝,他们根本不去在乎。心理学空间QEN4TBNj9f

/V:{KkCjn019:03心理学空间1S rs$y8KhB

ugyPxZ{0这个测试不是 一次马戏表演,不是为了告诉大家有人异于常人——不会在受惊吓时跳起来。这个测试说明了修炼内心的作用。说明了修炼内心不是单纯的奢侈,也不是给灵魂提供营养的维生素,修炼内心将决定我们人生中每一刻的生活质量。我们花15年的时间去受教育。我们热衷于慢跑、减肥。我们尽其所能想让自己外表漂亮。可是我们花在最关键要素上的时间却少得令人吃惊: 这个最关键要素就是我们的心态。这个要素也最终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质量。心理学空间(b)QY1q,si7B

心理学空间M*w&j `wy

19:57

2Q uO3r[&rb0心理学空间1UF uF'I(oU&_ ]J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我们的内心充满同情。这就是我们在许多地方努力在做的事情。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许多努力是值得的。这个孤独呆在帐篷里的妇女患肺结核,将要死去,她只有一个女儿。这是一年后她的样子。我们在西藏的许多学校和诊所里进行着我们的工作。

#m+v+T Bs$`0心理学空间:G#{+[ ~fr*r

20:25

;YqV7B#o0

K%\0t V/{9i0我把这些美丽的面孔留给大家。这些面孔传达的幸福是我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是跳起来的西藏僧侣。(笑声) 飞起来的僧侣。非常感谢。

-j8Q$`9xRZ*q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00

TAG: TED 幸福
«为什么你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自我
《自我》
六种习惯提升大脑能力»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