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理文化
作者: 塞利格曼 / 5474次阅读 时间: 2020年7月16日
标签: 创伤 受害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8Qr2n"Ln

1N?#``1V J0

(h @e$WJq*RI(s Z0常常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意味着什么?创伤或苦难令人痛苦,很多人也因此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感到脆弱,没有安全感,需要照顾和保护。心理学空间7l0j*ups!~%H(B3D4Y

}S shX5|_0这种受害者心理,或者说受害者文化会让我们(因为扮演了受害者角色而)感到安慰和支持,进而会让我们更加觉得自己受了伤。

zM+}WS0心理学空间 ~H1\zl-j T

当我们尝到被关心、被保护的甜头之后,我们会发现引起别人的注意会让我们感觉特别舒服。我们喜欢这种感觉——自己很重要,别人也总是在关注我们。心理学空间8Ze_|S(?

o/K{9WH.\W3Ba:S0当人们习得了这种反应之后,他们最终会认同这种“受害者”的身份。那些秉持这种身份、存在受害者心理的人,会认为他们自己永远是受害者,而不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遭受无辜的人。

kkg!P6roI5\0心理学空间8y Pyu't?kA.BM

受害者文化包裹着这种身份认同,他们深陷其中。心理学空间)X8Pc`,^f_

Ha$Ln:|p(B0如果我们帮助那些有着受伤心理的人,很多人都会钦佩我们,哪怕我们会因此而迷失自我。否则,周围的人会认为我们内心冷酷,没有爱心。受害者文化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社会之中。

'p6D [z CC h0心理学空间QZLc0v4Ho[+\']

值得注意的是,DSM-5没有把慢性受害者收入诊断目录,尽管它可能会发展成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空间B I#p!}7A~ g

'E)SP6m#Pd#H%[4uk0心理学空间X+B|']B'b

/S$H%`M}M0

,B%d eP%x01、哪些角色促成了受害者心理心理学空间TL2r`$O/z+r

d'y,`!V:]@\y0A、无法停止的同情

+~ q,wGG6qo#LQ0心理学空间&]sb)h}!W JS7S

当我们为自己感到难过的时候,我们常常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但也有一些人入戏太深,以致于让受害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心理学空间{AX"Ptp

心理学空间 L2N#h(t Y*qz4tx-M U4h

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驱使一个人宁愿“享受”这些消极的感觉呢?心理学空间 LC:P6H@,Y,S

8x$w}3UR4F W^3b0答案很简单:同情和引起关注。

$V["jK)g-B0心理学空间/}$K.E;nXj

当一个人是受害者时,这种同情会让他们进入一个“死循环”。我感觉很糟糕 → 他们同情我、支持我 → 我的确很糟糕 → 我会一直会这样做。

3`-d;j2PW4V @,j(m7u0心理学空间AiQ/E(B`%u R

心理学空间 H;jyrF V8HE
心理学空间}$})v JqwCR

心理学空间um9H|#N)L&g3X

B、社会角色心理学空间R!j6h~r-n8H

心理学空间J*CV8P3q7aFH sg

社会环境在受害者心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P3B@*n`i`0

|Z7K lB]A0比较文学专家、《受害者分析》一书的作者Giglioli认为,受害者心理是一种文化补充,对统治我们文化的社会法律的补充。受害者文化认为自成为受害者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他们认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心理学空间#cTF u7Azu?

心理学空间g6W _/[g{:f@

受害者文化往往会用一些诸如“可怜的东西”、“没有人关心他”、“我怎么能不帮助我自己的母亲”之类的短语强化自己的受害者的角色。如果我不帮助他们,就意味着我们是坏儿子或坏女儿。

-E `'B]t0心理学空间V3lmDA

所有这些都夹杂着一种担忧——即,害怕人们因为我们没有帮助他人而对我们另眼相待。

5H~{*@c W@!|W7I0

a p!x$kB+J8b0心理学空间OZW E7x+cYx K

W HJ g t!Bb0

\;Fs^"n$o0C、外控点心理学空间7~/]Bf$f#U@yZ

9w5z/i:X-O1@(w0有受害者心理的人会认为、而且相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错,或者将问题归因为社会环境的问题。他们认为“我真的很不幸”或者“为什么所有事情都发生在我身上?”心理学空间(j#d:Ia#ZPj+RQ5T"W5x

0H Ie0z3YB~pA;i.h0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控制点——某人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相反,他们总是把责任归因于他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心理学空间2?&}3H9iS)G n6pe3n

|Y8crbY3gFY0心理学空间o Qr+v0e(}o2H:v$q+H

b$k!T'KIG0

;a?F7w;V'\uhy0D、受害者心理与消极性心理学空间!|-L j5vwW7G!z&q

心理学空间(|lA5Ojg~1{h

有受害者心理的人往往会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变得更糟糕。他们会夸大事情的消极情况,看不到事情的积极一面。他们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方面,以至于不知道事情好的一面。心理学空间F8d3f9b'a~p/F!Kiq

*J)^6C(AO u2a`C0正因为如此,问题的解决策略被他们的消极观念蒙蔽了。他们也无法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也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心理学空间9o4}L*wS-U

f#r.m-c~@0对于有意义的生活而言,乐观是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空间FZ+X'v$eJ8sH

当你坚信美好的未来,你就可以将自己的生活重新引向最重要的方面。——马丁·塞利格曼
心理学空间OUV\Qn)W


8yYO8b k1y2m0心理学空间u[$`!cezr%o

心理学空间%fd,q;rzd

2、情感勒索心理学空间FI5U7M@R

U0?8P^K7ec e P,J0存在受害者心理的人试图操纵周围的人,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fDZ U#s tp0心理学空间3C0^(y'c&b3j

因此,他们往往很容易辨别那些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人身上,并利用同理心为自己的利益谋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心理学空间VY!EAK%@%BJi

心理学空间 wk$~)P^Wa

当对方没有按照他们的期望行事,没有给他们带来利益时,他们就会让对方扮演加害者的角色,而自己则是受害者。他们会说这样的话:

jZCC1d:~0

[ O7b X7B&i e+I^0“我为你做了这么多,这就是你报答我的方式!?”

w9c%u/h-Pf0

xa$q7?W(k0“别让我难受。”心理学空间0Q:x3v9| Vqt

心理学空间)k$U\"}s}5`,H

“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就说明你不爱我。”心理学空间 OOkol.rm;S

9J3D&^.V6G:UD0这些会让对方感到内疚。简单地说,他们以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进行情感勒索,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扮猪吃虎。

^x1b0]0_X3F0心理学空间4mhCZ!d)X`S Op

心理学空间2{j`lC8L,v

5C8G8f'KR @m7S%[0

kuX*pd.o:T2}03、遇到他们,我能做什么?

sJ4Gqy@)u0

R!NmgE${8n0不要给他们想要的东西。别向他们屈服。

Z[ Jt|(W0心理学空间+UYx7SI8Gy f t

如果你按照受害者的要求做了,那么这会鼓励他们继续扮演他们的“受害者角色”。心理学空间9W,oLsWr^z!T5Y

v X Qj:dh'f0如果周围的人继续被他们操控,做“更多相同的事”,那么,就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迎合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关注,这些只会维持、甚至是加剧受害者索要的气焰。心理学空间_~ I}`aa

心理学空间+ISZ7YLv

你需要经常向受害者解释你不再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不再满足他们的愿望的原因。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走出他们的舒适区。心理学空间r3~QS!K T6C

A ix {o0受害者可能会理解你的这种做法,他们也会知道,自己会因此获益。你只需说一句话:“我不帮助你,不满足你的愿望,实际上是在帮助你”。

j%ut ^oKw u1@0

`BF{&K0在情感上和他们保持距离。这样你就不会被他们拖累而感到精疲力竭。你需要保护自己并设定界限,因为你的幸福也很重要。

+p#m P/yp8YS$M*]0心理学空间SwSIS^1_+]"B

你可以建议他们采取的一些替代行为是:心理学空间*G\R2E%F ^\P

j[ sj5k0“到目前为止,你能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心理学空间|4V4_`J?&xh

心理学空间l VDZ.ZY~G

“你能承担什么责任?”心理学空间RY(SQX_6@

心理学空间 \,x r9e'vT[(T,`

“你愿意接受这种说法么?——你扮演的受害者角色让你的状况变得更糟,这并非全都是厄运或其他人的原因。”

lh#}XgT8Mn0心理学空间-z9wP#}+b8c


Lh4AvDD/h&N0

|M.Z/@3^3m"u0心理学空间Z^5w4`f)X

4、守住你的界限

6C_ m3Yt&Zv|f`'V0

aY.z CKl!Y0如果他们不想改变,就不要太投入。心理学空间.lZmK cxZ t

心理学空间 r+x5I]hcA6B

记住,你不能为了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将我们的理解和关心送达给他们特别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牺牲我们的幸福。心理学空间Kl9^J`\:\

心理学空间E5R { ~E

请记住,这些都不是你造成的,你无需对此有罪疚感。让你有负罪感是受害者最主要的武器之一。当“受害者”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其他人就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因而会感到内疚。请记住,他们是在利用你的内疚感来满足他们的愿望。

e(Vv6l8d0心理学空间_P]7G~

学会说“不”。如果你不愿意做某件事情,可以用一种友好的方式说“不”,但一定要清楚、坚定。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借口,因为受害者可以用这些对付你。

wZG@gg#X0心理学空间g+p|Oh|t

敦促他们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对于那些一直觉得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我们建议他们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帮助。心理学空间Bb.|'~6OB9in

U[p;MCT|V0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受害者的文化常常让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放弃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些,这样我们才能保护自己,促进他们有所改变。心理学空间Mr`t4J

Kr,P2c*yH&A8o0

'irMb`4Z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创伤 受害者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四个信号 自我
《自我》
自我陶醉的心理意义»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