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并非宗教的产物
作者: 知識通訊評論第89期 / 8693次阅读 时间: 2017年4月01日
来源: 國立臺灣大學 标签: 道德 文化 宗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xk,W e.?Il5sA\z\0

J:|]EL$a'L0
道德并非宗教的产物
心理学空间V)k9o(F$Wv
心理学空间h}*yb/e3W#}+bg#y

心理学空间Y T!VK*H,Q

-c I*?,Hz[0一些行为指标显现,是否有宗教信仰,不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感。因此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不决定于其是否有宗教信仰。但是宗教的起源到底是先天?还是有演化适应?仍有不同看法。

xw4E^)cv]L0
心理学空间{"~@._$B I"We*]

*V6Z0fZ*KJ0
宗教或文化,孰为道德之源?

7c K-rel$w$_0

l#T9}d.f5G%w,k!TT0心理学空间)C,R6x*Je:yR8Y,H

小说家麦卡锡(Mary McCarthy)曾写道:「宗教只对好人有益」,但衡量宗教裁判应对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人道主义的暴力,或是对抗乐施会的暴徒,让人怀疑宗教只给予人们道德的讬辞和动机,而非理性的内涵。

ymeA `,V4K0

-gN fE*OQ8z0赫尔辛基大学的塞西南(Ilkka Pyysiäinen)与哈佛大学的豪瑟(Marc Hauser)两位心理学家为此发表的论文,指出人们不管有无宗教背景,面对陌生道德抉择时,反应并无太大差异。心理学空间 oqk*y.WBg,LG

L$M*`2} Hr"r t-A^0研究使用豪瑟研发的网路版「道德传感验」,考验人们的道德判断,情境包括若规定聚餐时每个人需准备一道菜,该如何处理有人两手空空前来;或是值不值得杀死一人以拯救其他人,这些问题大都难从宗教书籍中找到解答。心理学空间6F%~~.b4^!MI

0I:r^,td+Y;_sP0天性良善

e/L&Z4Jo0

7et$HW#X3NU0数千名社会背景、年龄、教育、宗教信仰、种族不一民众接受测验,塞西南与豪瑟表示,结果显示「道德感与宗教背景无关」,不过在少数高度相关的项目中,宗教仍可能影响答案。

+gF,i&Q{&a(_&T0心理学空间~Tn@fE [cI

这项结果或许也呼应宗教源起,有些研究者认为宗教只是为帮助无关系的人们相互合作,例如强调「人在做,天在看」以防止作弊;其他人指出,宗教行为并非在人类演化中的刻意选择,而是其他认知功能发展下的附属品,例如宗教或许其实是相信灵魂及来生背后合理的心理因素。

?)_P,Wn!cO,r0心理学空间H4]?|%B7j;D/k

塞西南与豪瑟指出,因为宗教对道德判断影响不大,上述的第二种假设的可能性更高,认为人类是先产生有关行为模式的道德概念,促进团队合作,才将这些概念融入宗教体系之中。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或许天生便具有这种「道德文法」。心理学空间/j:t(l KcS&cg f

/zR8ml(j u;koQ)go#?S0这份论文的内容不只涵盖人类学,也一并挑战人们常认为宗教灌输道德意识的论点,若依据作者所言,宗教人士并不会比无神论者更具有道德感。

c2A7e H,{AP0心理学空间3oqB8TB?]

塞西南与豪瑟并不完全否认宗教有适应力,认为天择或许带来改变,会从既有一些影响道德认知功能的改善,来创造最大的合作利益。证据显示相较于无信仰者,宗教成员团体更容易促成利他及自我牺牲精神。心理学空间"V_Ai7i siT%k

心理学空间%[2^a\E.Zd:vP

这篇论文同时激怒宗教狂热者或无神论者,若将宗教视为社会行为演化,而非神圣天启,显然怀有无神论的逻辑;但文中又假设宗教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不像某些人士主张宗教是文化加诸于社会的愚蠢行为,只要用冷静与理性即可洗除。

d~z&pS+y-}W0心理学空间F WalX%v

不过这种道德测验究竟探究的是宗教或文化才是道德之源,也无定论,因为无信仰者若身处在宗教色彩极为强烈的文化中,很可能会接纳多数舆论的道德倾向,例如西方文化便长期深受基督教价值观左右。

aVT0HpcKa C0

'@ w5LP\n6Lc0不过研究结果认为,无论文化或宗教都不太重要,而是由其他与生俱来的因素,决定了人类的道德判断。

N%bK&JEAc0u0心理学空间ph"?0^h"fS q g

有时宗教道德准则会出现不一致之处,让人怀疑是否受其他先入为主关念的干扰,而非完全来自宗教信条,例如天主教早期反对试管婴儿,但又同时强烈反对任何阻碍生殖的手段;对于欺骗、盗窃与谋杀,多数宗教都有相同的核心道德原则,也都有顺应社群的调整,其他如基督教的原罪论等细节则各有其历史背景。心理学空间3k$y6c?&JY7]6b
心理学空间dGR*I&o:J^4w,{

Y+Xyjsh0心理学空间"}atO!EY\S P

无神论者在道德测验的表现上与信仰者无显著差异
心理学空间V w?/ly,d

t@j-ey&vI"n0

-|o*u#jj$XN0但若要挖掘宗教根源,道德真的是最佳切入点吗?若说之所以有大量文化投入宗教,只是为了增强并且调整人类与道德相关的既有神经网络,实在很难取信于人。有些人强调宗教符号与神祕信仰的适应力,而不着重于道德层面。

dfa6a5z0

OxX zo ^;Y aV0v0宗教这个文化现象如此丰富,若试图解释源起,通常注定是两面不讨好。就像若要以非宗教合作角度解释法国沙特尔主教座堂,或是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也同样不会有结果。

7P;L!V9O#j9l J4W0

;K&N}v.EHj0(本文原载于二〇一〇年二月八日《自然》杂志网,作者保尔(Philip Ball)为自由科学作家及《自然》杂志编辑顾问)

)`j,\&P |;A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道德 文化 宗教
«女神是人嗎?崇拜女神是愛情的開端?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 ARMSTRONG的TED获奖心愿:呼吁《仁爱宪章》的诞生»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