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骗行为会损害我们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而且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
撒谎有害么?
当你想要取悦朋友或亲人的时候,你是否编造过一些虚假的故事?你知道有些人会故意隐瞒自己的收入,或者夸大自己的努力么?
谎言”(或者一些不诚实行为的小事)与金融或商业欺诈相比无伤大雅,或者,顶多和道德准则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关系。而且,如果善意的谎言有助于保护一段重要的关系,我们就会认为这些善意的谎言是没有危害的。
人们可能认为这些“善意的那么,问题来了,谎言对我们有害么?什么程度的谎言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呢?
很多研究者早就研究过诸如虚加报销,偷窃钢笔等不起眼的欺骗行为导致的潜在经济法律后果。但是,这些不是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
心理学家关心的是:这些不诚实行为行为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情商,以及会有怎样的后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便是善意的欺骗,也会影响我们读懂他人情绪的能力,这种危害真实而又持久。
会损害人际关系么?
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欺骗行为会损害说谎人的人际互动能力。
具体而言,当人们做了一些不太诚实的的事情之后,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和这些人(例如,是姐妹、朋友、同事或父亲关系)的关系不太好了。因此,导致了他们在判断别人的情绪时也会出现偏差、不准确。
不诚实行为让撒谎者和其他人产生了距离,并且导致了他们辨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下降。
在组织关系的调查中,了解潜在的人际动力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是因为工作关系可以是充实和活力(或恶语相加)的源泉,同时也是个人痛苦和组织功能障碍的源泉。
准确阅读和回应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会让人们的行为更加亲社会、富有同情心,并且能够更多的支持到他人,因此在专业环境中建立强大的人际网络尤为重要。
那些在工作中不诚实的人会因为关系距离疏远、共情准确性的降低而进入相互误解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他们很难建立支持关系的机会,对于他们个人、以及他们为之工作的组织来说,可能这些都是有害的。
实验研究
心理学家招募了250名被试,以探索撒谎在人际之间的动力关系。
实验中的一项任务是让被试对其搭档说谎,或者说出真相,并且评估对方的情绪。研究发现,与说真话的人相比,说谎的人无法特别准确的判断搭档的情绪。
研究人员并没有让不诚实组的人说一些弥天大谎;相反,要求这组被试要编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或者能够能取悦他人,或者能够让对方觉得这次经历感觉起来还不错。对于另一半参与者,研究人员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讲述故事。
首先,所有的参与者和他们的搭档分享这些制定好的故事,然后再听他们的搭档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最后对搭档的情绪做出评估。在相互分享故事之后,参与者和搭档会向实验人员报告他们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们体会到的对方的情绪。
研究人员在对比了双方的报告后发现,那些被要求编造小故事的受试者在准确检测搭档情绪状态方面,要比那些讲述真实故事的受试者差很多。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小的、片刻的无恶意不诚实,明显影响了个体(在随后的互动中)解读他人情绪的能力。
进阶研究
结合这项调查,实验人员又在两个条件下进行了另外四项实验研究:
在其中一种情况中,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能够让参与者特别容易被欺骗的特定环境。而在另一种情况下,研究人员排除了作弊的可能性。
所有受试者都参加了掷骰子游戏。参与者掷骰子的数值可以获得相应的奖金:掷出的数值越大,赚的钱越多。研究人员要求所有的参与者在掷骰子之前事先选择他们的奖金是基于骰子的顶部还是底部。
但是,当时只有诚实组的参与者是在掷骰子前决定其奖励依据。那些不诚实组的人是在掷出骰子后才记录了他们的选择,这使得他们可以选择赢面大的一面作为获取奖金的依据。不诚实组报告说,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们的收入明显增加,这表明他们确实不诚实地夸大了奖金支付。
情感。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识别演员的情感状态。
在掷骰子活动之后,受试者观看了42个短片,以评估他们阅读他人情绪的能力。在这些影片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蕴含了广泛的这四项实验共有1879名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