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谁偷走了你刚才的记忆?
作者: Lithium锂 / 8398次阅读 时间: 2012年6月18日
来源: 心事鉴定组 - 果壳网 标签: 记忆 白日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kKX3dw0白日梦,这可是个让人喜忧参半的东西。它能带来奇思妙想,激发创作灵感。它也让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变低。心理学家还给它新添了一项罪名——引发遗忘。你是否曾在开会时因为心不在焉而不大记得清老板刚才说了什么?或是在谈话中开了小差,就再也找不回原来的话题?心理学空间HO#m-R b1T8\ s

心理学空间2Qxz s8}M7R"l6h

这一次,就让我们聚焦因思绪的飞扬引发的遗忘。(上一次详见《事件切割理论:咦,我刚才是要干什么来着?》)

1M#p;x,T-A S[A L0

白日梦诱发遗忘

Wo;p8x;a(T0“白日梦会诱发遗忘”——2002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萨哈克杨(Lili Sahakyan)和她的导师凯利(Colleen M. Kelly)在一项关于 “定向遗忘”机制的研究提到了这个现象。心理学空间5{f/L"r;EH{M i

心理学空间+Yc)Y}(W \n

所谓定向遗忘,就是有意的,有指向性的遗忘——比如想要忘掉刚刚分手的前男友或女友的电话。心理学家常采用词表方式(list method)研究这种遗忘。他们让参与者会学习两份词表。呈现完第一份词表后,要求一些参与者记住前面所学的,并继续学习第二份词表;而要求另外一些人忘记刚才学习的内容,把精力集中在下一份词表上。两份词表之后,参与者做一些诸如数学题等无关的任务,然后自由回忆刚才学习过的单词。结果显示,对第一份词表的记忆成绩,被要求遗忘的参与者果然比要求记住的人更差。这样,“定向遗忘”的效应便出现了。心理学空间J5n9U)y fb+`"]%v[

7y4N*Z/O!B+u-pq1O0而在萨哈克杨和凯利的这项实验中,学习完第一份词表后,有些参与者被要求想象如果自己是隐形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会去做什么。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和定向遗忘中的词表方式一样,被要求记住或忘记刚才学习的内容。结果,这场关于隐形人的天马行空的幻想,竟然和遗忘的指令一样,都会让参与者对第一份词表的记忆成绩变差。心理学空间X Ty5^ h-M

1912年发行的德国明信片上,一位男子正在做白日梦。

1912年发行的德国明信片上,一位男子正在做白日梦。

4G|C ^ CGbB'A,`0心理学空间/{-eVO5[o&H$U s

心理学空间Z S.`+oz

7c\3r{ra T0

*},`9W.wQI#v0

神游越远,遗忘越多

)^9aJw3T0这个现象只是冰山一角。后来,萨哈克杨来到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格林波若分校做助理教授。2010年,她和该校的迪兰尼(Peter F. Delaney)等人的一项研究得出,人的思绪飘忽得越“远”,把之前的事情就忘得越多。心理学空间/s ~9]U0m(e

心理学空间3ZlB| @w Fp a8K

研究者仍然采用词表方式,在实验室里诱发白日梦的场景。他们控制了这些白日梦的远近。在第一个实验的两份词表之间,一些人想象他们正在父母的房子里——那可能是好几个星期之前的事情了。而另外一些人则想象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他们今早才从那里过来实验室。最终的自由回忆结果显示,尽管这些参与者对于第二份词表的回忆率并没有差别,但对于第一份词表,那些想象自己父母的房子的参与者记忆成绩更差。而且,离开父母房子的时间越久远,词表遗忘得越多。

-zK2B;uSGc0心理学空间9V d t"JrW

第二个实验中,参与者则想象一次国内或国外旅行。类似的,那些思绪神游到国外的人,比仍在国内打转的人对刚刚学习的内容记忆更差。研究者还计算出参与者心灵旅行的目的地到实验室的真实距离,结果证实了研究者的猜想,距离越远,遗忘果然更多。心理学空间-M'Q b{-MpX

心理学空间 yE/Z N\ o

心理学空间3]:iqb/g

记忆与情境

心理学空间w W`_6\]

可是,为什么白日梦会有引发遗忘?

Z.U+N6} Ls0

/c%v EI a/X0心理学家早就知道,我们的记忆不仅包括学习的内容,也涵盖了记忆时所处的情境(context)。当提取(也就是回忆时)的背景与编码(也就是学习时)所处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为有效。这条原则被称为“编码特异性”。心理学空间uDX_-l+p2h

9nmE+y?(a0已经有汗牛充栋的文献证明了记忆和物理情境(physical context)之间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1940年,美国纽约皇后大学的心理学家阿伯内西(Ethel M. Abernethy)就发现,如果在学生考试时,更换到另外一个和上课教室不同的房间,或者将监考老师更换为不是主讲老师的人,这种情景下的考试成绩会更差。而英国斯特林大学一项1975年的研究,让潜水员水下或岸边学习一些单词,然后在其中一个环境下测验他们对这些单词的记忆程度。当编码和提取的环境匹配时,潜水员的成绩会提高将近一半。

D OB7Ib y)e-O0

AAnYQ"?0在萨哈克杨等心理学者看来,白日梦虽然没有把人们真正带向别处,却悄然改变了参与者的心理情境(mental context)。因此,参与者在回忆测试时的心理情境,就和学习第一份词表时有了较大差别,记忆成绩随之变差。在研究者看来,如果神游所到之处在时间或空间上和当下的环境差别越远,相应的心理情境改变会更大,遗忘就更多。心理学空间 K6wa P A7h ~WI

心理学空间 gh*{{'A4I~

心理学空间 mg j4kG[ I

不仅仅是白日梦

心理学空间2Tn#vce/s

2011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拇姬(Rehman Mulji)和博得纳(Glen E. Bodner)的一项研究揭示,远不止白日梦一种方式可以改变心理情境。他们的实验同样使用词表方式。在学习完词表一后,有时,实验者会突然让参与者用一条毛巾擦拭电脑屏幕,有时,实验者会和参与者聊会天。这些突如其来的任务同样会诱发参与者难以回忆刚才学习的东西。在两位心理学者看来,这种状况就像在日常生活中,“被一个偶然的谈话打断也会引发遗忘”

+E:p b.\$R v0ngAK1a0

'p/rkzo8V0但并非所有的任务都能诱发遗忘。如果只是让志愿者在一堆数字串中找一个特定的数字,或是读一段文章读得越快越好,最后的记忆成绩就和没有干扰一样。

ha,B Jn\ ~N0心理学空间*DVkCat

那么——

.CpmK9h~[0心理学空间^8?%@2l)^4wH

可惜,走神无法避免。不过,既然知道了情境的改变会诱发遗忘,那么当你因走神出现记忆故障时,不妨尝试把思维拉回你记忆时的场景中。在萨哈克杨和凯利于2002年发表的研究中,如果让神游归来的参与者在最终的记忆测试之前,先仔细回忆一下自己刚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第一份词表时的环境、感受和想法。他们的记忆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Po q%F9y~6R8e&]0p0

9u%@+u&W9_pp2X0白日梦能够引发遗忘的现象,也有助于学者进一步理解“定向遗忘”。在萨哈克杨等研究者看来,这种遗忘是由于在被指示忘记刚才学习的内容后,人们的心理情境发生了转变(context change)。志愿者不仅改变了自己的记忆策略,把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的内容,还可能通过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某位参与者口头报告的“即将到来的一场婚礼”)来帮助自己遗忘刚才的内容。就这样,他们的记忆成绩变差了。心理学空间j(A$_:Pv

心理学空间Z0A-p%L&Z4Ci/x

而最后介绍的这项研究可能会给你些许安慰。如果你受到走神诱发遗忘的影响比较严重,说不定能说明你的工作记忆更加强悍。迪兰尼和萨哈克杨在200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工作记忆更好的人,记忆成绩受到心理情境转换的影响却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工作记忆更大的人,在学习时更注重情境与内容的联系,或者他们对于情境的改变更加敏感。心理学空间6i w6JC}

心理学空间Nf?1`:K v$d

参考文献:

9b Gr-Y |8J j:?a0心理学空间*kbG~,S

1.Sahakyan, L., & Kelley, C.M. (2002). A contextual change account of the directed forgetting effec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 28: 1064–1072.

z"p!]e2e0

'wc"FZ m7V B$UN#]B02.Delaney, P. F., Sahakyan, L., Kelley, C. M., & Zimmerman, C. (2010). Remembering to forget: The amnesic effect of daydream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1036-1042.心理学空间i/q/Ck)V,At],T

!Fi%r1n&`&s2NP]Cu(I z\03.Abernethy, E. M. (1940). The effects of chang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pon the results of college examinations.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 293–301.

:b$v`)V wu?8i0心理学空间z%J7m$EpsY6Rf'}

4.Godden, D. R., & Baddeley, A. D. (1975). Context-dependent memory in two natural environments: Land and underwater.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66: 325–331.心理学空间)Z;iyO D

k(Nn$\0P {us05.Mulji, R. & Bodner, G. E. (2010). Wiping out memories: New support for a mental context change account of directed forgetting. Memory, 18(7): 763-773.心理学空间O;K*b2sp4@h!Pp,NU(i

心理学空间 C"I;Wc |3W"~

6.Delaney, P. F., & Sahakyan, L. (2007). Unexpected costs of high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following directed forgetting and context change manipulations. Memory & Cognition, 35: 1074-1082.心理学空间 _?-d!`yW f&k0l6\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记忆 白日梦
«学外语=学“读心术”? 自我
《自我》
谁是谁?那些似曾相识的脸»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