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效应:或将彻底改变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发现
作者: JacquelineShawn / 26655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月11日
来源: 果壳网guokr.co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K|mLW$W&Vz

}&n"c;S{0 “简化者”

cx3]8v'Qjc0心理学空间x(c9z MT*iD4uj

在巴奇因论文和舆论沮丧的时候,重复实验论文几位作者也同样讶异于巴奇如此强烈的反应。“那反应确实让我们很困惑。”身为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认知科学教授的阿克塞尔克利尔曼斯(Axel Cleeremans)这样说。“显然,他的语气太轻蔑了,几乎就是赤裸裸的污蔑。他把我们描述成一群业余实验者,大家都明白不是这样的。”他们也不觉得巴奇对他们实验方法的批评有理有据。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又做了一遍这个实验,而且将巴奇提出质疑的地方都改进了。但这次实验还是无法得出与巴奇的原始实验一致的结果。

~A X*y0Fx0

W-N(HhQK&Uv#I Cf0 他那两篇博文饱受非议,于是巴奇将它们删掉了。虽然他的观点没有改变,但是巴奇觉得自己的语气确实过分了。过去一个多月来我们谈了很多次,巴奇不时会搬出自己最近发表在《认知科学发展趋势》(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上的一篇综述文章,竭力为自己的论文辩护。这篇文章列举了最近的启动效应方面的研究,搞得就像该领域研究现状的报告一样。简言之,科学不断向前,启动效应研究发展良好。

Q:R!_/]9mc.B1C0

~0J[yora0 他抱怨说自己是科研欺侮(Science bullying,一些支持巴奇的人也用了同样的表达方式)的受害者。不过,有时候,他看上去就是一副被打垮了的样子。“你把自己的全部事业和生命都投入到一项研究中,最后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太难接受了。”巴奇正是由于启动效应而闻名于世的。他说“我的名字就是代表这类效应的一个符号”,这并不是傲慢自大。这是事实。

Z0W&A^.Ym6R.\0

6|L/t+] `a d4X~N0 在1996年那篇论文发表之前,他已经发表了无意识自动心理过程方面的文章,收到了广泛重视并被多次引用,不过还是启动效应成就了他。几年前,对他的攻击还未开始时,巴奇在Edge网站的采访中阐释了自己的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是层层深入的,试图找到重要的心理学效应背后简单基础的原因。我们要找的是能诱发重大效应的简单而不是复杂的东西、简洁的过程或者概念。”这篇采访稿给他打上了“简化者”的标签。

lT+}@N0

$M`/Px3APv0 当我问他自己是否相信这些心理学效应的真实性时,巴奇说他相信。这些效应在不同的实验室都得到了印证。某些重复实验是对原始实验的精确复制:用秒表计时、让被试看同样一组单词等等。而其他的重复实验只求神似。他们都在研究一个相同的效应,但有的实验可能观察笔迹而不是走路速度,有的实验可能研究的是肥胖而非老年人的习惯。但是,这些研究的精髓是一样的。“不仅仅我的工作遭受非议,”巴奇说:“很多人的研究都遭受了攻击和摒弃。”他也怀疑过自己。面对如此质疑,他怎么可能没有怀疑过自己?即便你对自己所做的工作相当自信,但有人仔细检查你以前的论文,从里面找漏洞的时候,你肯定会如坐针毡。“也许是我们工作时的某个细节我没有注意。”他说道,并一一解释自己曾经产生过的想法。“然后你就开始在脑子里做检查了。”

3WLz)n5f0

.]J!h F ?UXs0 那么,为什么不动手实际检验一下呢?重新开展实验,再配备上能保证实验不出岔子的合理措施,这并不会产生多大花销。要让本科生连词成句,之后在楼廊上溜达一下,这并不需要专门去申请个基金。巴奇说,他不想强迫自己的研究生花时间做这种有污点的研究了,他们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前景非常忧虑了。同样,他意识到某些批评者认定了他在耍花招,对于研究启动效应,他肯定有什么“独门秘笈”,这种评价听上去挺好,可根本就不是夸人的词儿。“我觉得没有人会相信我。”他说。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人脑为什么发达?不完全因为大 科普新闻
《科普新闻》
麦格克效应(McGurk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