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辞汇
作者: 心理空间 / 97155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J4o;{9e f6`~Y {

nEkVo!}!\} s0

e\pz`%l4g0106.辟路Facilitation

2DF`*T|hKz4x0心理学空间2[[4Zd-Pdv jt

佛洛伊德在提出精神装置运作之神经学模型时(1895年)使用的词汇。刺激在神经元之间流通必须克服一定的抗阻,当刺激的通过导致此阻力持续减弱则称之为辟路。刺激的流通会倾向选择己开辟而非未开辟的路线。

T5p#jx7{AXr0心理学空间|^:kew:SQ$n

辟路此一观念,是佛洛伊德在《科学心理学大纲》中有关“神经元装置”运作之描述的主要部分。琼斯(Jones)曾指出,这个观念在艾克斯纳(Exner)早一年出版的《精神现象之生理学解释大纲》中便已扮演重要角色。佛洛伊德虽未放弃这个观念,但也没有将它应用于后设心理学论著中。不过当佛洛伊德在《超越快感原则》中再次运用一种生理学模型时,此观念又再度出现。

5KY7S6_z0

%N$Av"K^gP)[0107.挫折(欲求不满) frustration

e*{}8s"I@d0心理学空间z*p(e[g

指主体被拒或自己拒绝一欲力所要求的满足条件。心理学空间 xi)H/kS1i5j] J

,h2?|7J\~T0受到英语文献中挫折概念盛行的影响,通常习惯将德文Versagung 译为frustration (挫折)。但这个翻译需要一些说明:心理学空间I/u*Dz a9s le/Z

心理学空间m7r#y*S7ej'r/Tq"c

1)当代心理学,特别是关于学习行为的研究,倾向将挫折与满足合并在一起,并以生命体是否受到愉悦刺激的情形分别予以定义。此种看法与佛洛伊德的某些观点有关,特别是他似乎将挫折视同为能够满足欲力之外在对象的缺乏这个观点。在此意义上,他在《精神事件二原则论纲》一文中对立两种欲力:需要一外在对象的自我保存欲力,以及可长期在自体情欲方式下透过幻想模式来自我满足的性欲力:唯有前者才可能受到挫折。

g.f;ZX"mW.H0

v3[M#xV)U02)但佛洛伊德Versagung 一词通常还有其他涵义:它不仅指一种事实与件,而且指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包括操作者方面的拒绝(正如其字根sagen[说,告诉]所示)以及主体方面以要求的形式大致表达出的坚持要求。

/E)aat7j#~0心理学空间 V:NjIqKn

3)挫折一词似乎意味着主体被动地受到挫折,然而Versagung 却未明示谁在拒绝。在某些例子上,反身意义的自我拒绝(宣布弃权)似乎更为显著。心理学空间E.M } s^

FB K!`3u `D0上述这些保留态度(α)似乎可由佛洛伊德专论Versagung 概念的不同著作得到印证。在《神经症发病类型》中,佛洛伊德以Versagung涵指力比多满足的所有内在或外在的障碍。他区分二例:因现实界中的某种缺乏而加速促成神经症(例如,失去爱恋对象);以及,主体因内部冲突或某种固着的缘故,自我拒绝现实提供给他的满足;佛洛伊德认为Versagung的概念可以涵盖上述两种情形。透过比较神经症之各种形成模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观念:受到改变的是某种关系,某种同时与外在处境及个人所属特质有关的平衡。心理学空间apZ%x#\ fW

U-S z2Qt}0在《精神分析导论》中,佛洛伊德强调外在缺乏本身并不会致病,而是当它针对着“主体坚持要求的唯一满足”时,此种缺乏才会造成疾病。

&V J3h"yl |+x0心理学空间4iL3m` @*AZ

“主体成功时却发病”这种悖谬则凸显了“内在挫折”的重要角色。在此又更进一步:主体自我拒绝的是其欲望的实际满足。心理学空间/w"ly8lLRP#U\&PTT

#VZ+Z+eE ? IFM {"C0这些著作均显示,对佛洛伊德而言,在挫折中运作的并非一真实对象的欠缺,而是对一种涉及特定满足模式或无法获得任何满足之坚持要求的回应。

#~_/] y;Nx ~$T(G3]L0心理学空间t/E G*P7|6R5i7O

就技术观点而言,认为神经症的条件在于Versagung 的观念奠立了禁欲规则;应该拒绝病患那些可能纾解其力比多坚持要求的替代性满足:分析师必须维持挫折。

sIV$^b0{B1mG0X"s0心理学空间}aa#D| {

(α)由于此一用法已十分广泛,况且一个所有例子皆适用而无需参照上下文的译词心理学空间wFeyE1MoN"L

-a8VCKIn D0uf%G0亦难觅得,所以我们保留以frustration (挫折)此字来翻译Versagung 。

p1tF-dc,\Qu2P0

)eW&LK K}0【译注】

0B,ZV1?(u{y_0lf-c0

f)US[v0正如拉普朗虚(Jean Laplanche)所言,德文“Versagung并非——或不只是——[法文] frustration ”(《精神分析新基础》)。Versagung 来自动词versagen,字面意义为“说不”,作为及物动词时指“对某人拒绝、不允许某事物”,作为反身动词时(sich versagen)指“自我拒绝某事物”或“放弃”,而作为不及物动词时则指“所期待之事物未完成、未产生”。心理学空间ZT XG,B8[/X/~7T#T

心理学空间,rB6_H6k2^7[,~i

该词不甚恰当的被翻译成frustration,随着在当代心理学,以及特别是英语文献中的广泛使用,已成为惯用词汇,甚至亦被当代德文所采用。因此,在尽可能呈现《词汇》原貌且凸显佛洛伊德法文翻译之动力过程的考量下,同时并置惯用法译与德文原词,呈显其矛盾可能性,循中译惯例将frustration 译为“挫折”,而将Versagung较适切的翻译“欲求不满”置入括号,但是在某些特殊脉络下,拉普朗虚建议用“拒绝”(refusement)去翻译Versagung 。

Q-LKEi$A9|0心理学空间,J9df5i:ZQk-L6{

将Versagung 译为frustration的作法曾受到许多批评,如布兰特(Lewis W. Brandt)便指出frustration明显预设了“一主动的造成挫折者与一直接的受挫者”,反之,德文Versagung仅指涉“应完成的事物未被完成”。拉岗亦提出类似的批评,他认为Versagung 所涉较接近“放弃”(renonciation)。此外,琼斯在其为精神分析著作翻译所编撰的《精神分析著作翻译语典》中,先将该词译privation(欠缺),后于1925年的修订版中更正为frustration,而保留privation一词作为德文Entbehrung 的翻译。心理学空间 }'k mr)e1P `$nE

心理学空间U)AL.er

在为法译《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著作全集》所作之《词辨》一文中,拉普朗虚主张Versagung 一词应依其不同形式、上下文与脉络,分别翻译如下:

L8J)j[%g}@0

D9F1Src0b2W01.当作不及物动词时译为être défaillant (欠缺)、faire défaillance (使欠缺);由此衍生的名词则译为défaillance (欠缺)。心理学空间0V5tJ1g9F:~0s2X3q

心理学空间$u ]BtU t?1cFg

2.当作及物动词时译为refuser (拒绝);反身形式sichversagen 译为se refuser (自我拒绝、放弃);由此衍生的名词Versagung 则译为refusement(拒绝),并特别强调该词的双重面向:“拒绝的过程与其结果”。如佛洛伊德于1896年12 月6 日致弗利斯的著名书信中,dieVersagung der Ubersetzung 便是在这个意义上译为refusement detraduction (翻译的拒绝)。此外,不应将frustration与佛洛伊德早期著作中的另一个形容词frustran 混淆(后者在法译《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著作全集》译中为frustrané)。frustran 在德文中极为罕用且主要为医学用语,大约指sans succès,en vain(无效、无用),完全不真有心理学中”受挫”的含意。

r E5x[)i0心理学空间L)U[.c)ZA u

108.病遁flightinto illness

z us%p$n_?3y0\ e Oq0

@vE)f o0`O]0形象化的说法,指主体以神经症作为逃避其精神冲突的手段。

:j+Qg'p IX4E0

Ix'`5D#| gh0随着精神分析的散布,此一说法被广泛接受;今日,其范围不仅扩及神经症,亦扩及某些可被证明具有心理成分的器质性疾病。心理学空间^%oL.j ~9{L

心理学空间^ P^,vG&W2by

首先出现在佛洛伊德作品中的说法有“遁入精神病”、“遁入神经性疾病中”;“病遁”的说法后来才出现。心理学空间CX&P;jS~ J*?

s*v(\{%fR$fZT0u2@0“病遁”此一动力论观念,与由病获利的经济论观念,两者表达相同的概念。两者是否有同一广延?就这点而言很难决定,就如同初级由病获利与二级获利之间的区别也很难建立(见:由病获利)。佛洛伊德似乎将病遁置于一级获利这边;然而,有时此一说法也在较广义下被使用。无论如何,所阐释事实如下:主体力图躲避一个产生紧张的冲突处境,并藉症状形成来降低紧张。心理学空间'^A]-B8}0J#Y

心理学空间f jNi oRD

109.生殖器爱genitallove

vXt6x+jy { uMh0

6`%YN-q2P H0在当代精神分析语言中,该词经常用于指称主体在心性发展完备时所达到的爱恋形式;这意昧着主体不仅进入生殖阶段,而且已跨越伊底帕斯情结。

o%k)bE_Cml#B0

*s*AAJ)C6OFg0生殖器爱一语并未见于佛洛伊德笔下。相反地,在其著作中,我们见到一种性的完成形式,甚至一种“完全正常的爱恋态度”之观念,在这种态度中,肉欲与“温惠”(Zärtlichkeit)两种倾向合而为一。精神分析临床常见的例子如:男人无法欲求他所爱的女人(被他理想化的女人),亦无法爱他所欲求的女人(妓女),对佛洛伊德而言,正显示出上述两者的分离。

TE^+mNG&i0

/C7Ru5g9lRh$K"Yg0《性学三论》一书描述肉欲倾向的发展会臻至生殖组织: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产生一个新的性目的,为达成此目的,所有的部分欲力共同合作,同时各动情带也服从于生殖带的至上性之下……。此时,性欲力则用于繁殖功能”。心理学空间"SD;u,A!`t

心理学空间)V,y3Dhav

至于温惠,佛洛伊德则将其起源回溯至儿童对母亲最初始的关系,回溯至原对象选择——在其中,性满足与生命需求满足不可分地以依附的方式运作(见:温惠)。心理学空间:vP2rVG

8kz.j,Ey)b%_'m(y0*:巴林(M.Balint)在一篇讨论生殖器爱的专文中,提到人们主要以负面字眼述及此一概念,正如亚伯拉罕(Karl Abraham)所谓的后矛盾双重阶段,主要是以该阶段缺乏之前各个阶段的特征而被定义。心理学空间,\.l6Y!u,\3Q8U

.R3^D+Ckjq3mP0若欲正面定义生殖器爱,则很难避免一些规范性观点,甚至一种直接道德化的语言: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奉献、婚姻的理想等。

:n$Kpd?"At:o0

Z5xo\]+z0就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而言,生殖器爱的观念引致一些问题与观察:心理学空间8n N0G!mx8Z.e'z[~9@

'?!p,Yu loB M n01)生殖器满足——主体的、伴侣的或彼此互相的满足——毫不表示其中有爱的存在。反之,爱难道不表示生殖器满足后会残存一种关系?心理学空间m%qlI4y)z\:Bn

心理学空间 vQb!`1e5MU/ov

2)精神分析爱的概念虽然排除任何规范性关系,但不应忽略精神分析有关爱之生成的一些发现:心理学空间Ds\*wu_ B,g.Wy

心理学空间bUP n0m ?9H$t3SY

一关于对象关系:体内化、控制、与恨的混合;心理学空间Yq4gL9ZR_{b

心理学空间FJM'co.L#z

一关于不可分地混杂着生殖器满足之各种前生殖满足模式;心理学空间7mey)h@,~W!I

心理学空间1o#X'u,R&se&L&Bl

一关于对象:佛洛伊德所谓“完全的对象爱恋”,不论涉及的是依附型对象选择或严格意义的自恋型对象选择,难道不是始终具有原初自恋的特征?不应忘记,是“人类的爱恋生活”引发了佛洛伊德引进自恋的动机。心理学空间h"S:JY Hx)R e

)B0y n+ROFA,c ~03)当代对于生殖器爱观念的运用,经常伴随着欲力完全满足甚至所有冲突化解的观念(人们甚至写道:“总而言之,生殖器关系是没有历史的”)。佛洛伊德的性理论无疑地对立于此种看法;如以下文字所示:“人们必须考量此种可能性:性欲力本质内有某种东西不利于完全满足的实现”。心理学空间.qvf|+Rb

心理学空间0c_z0^L)mF:dN?

4)泛言之,在生殖器爱一词之下,人们难道并未混淆数个无法确定是否一致的层面:力比多发展层面(此发展必须导致在生殖器官至上之下,部分欲力的综合);对象关系层面(此意味着伊底帕斯的完成);以及最后,个别遭遇的层面?此外,令人惊讶的是,论及生殖器爱的作者们均无法避免以下矛盾:爱恋对象被设想为既是可互换的(因为“生殖底”[génital]必然找到一个爱恋对象)又是唯一的(因为“生殖底”[génital]重视他人的个别性)。心理学空间"wBD3A"Og2v*u&B

心理学空间 d;u `.`T8[y8N

109.院育症hospitalism心理学空间'K%O HI$S%_w5^-W-uC

心理学空间 Fzve;?5aS%u

从何内•史必兹(René Spitz)的研究之后,该词指称幼儿(出生后18个月内)由于长期居留在与母亲完全隔绝的托育机构内而引起的所有身、心方面之错乱。

Hr A+H Mx N0

t!A!LC f/c&u(x h2o7}0请读者参阅与此问题相关之专门著作,特别是史必兹的权威论著。史必兹的研究根据许多深入观察,以及对不同类别儿童进行比较(例如,在孤儿院中成长的儿童,母亲偶尔出现的情况下、在育婴室养育的儿童,以及母亲自己抚育的儿童等)。

2?8gXj5d0YU5@a0

1G`i*o w"b'G|0当儿童完全缺乏母亲,而在一个以无名方式提供照料且无法建立任何情感关系的机构中被养育时,会出现许多史必兹合称为院育症的严重障碍;身体发展、肌肉控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语言等方面的迟缓现象;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最严重的情况则导致消瘦、死亡。

_6z)gEw$xRkY0心理学空间Qt#^:hB T

院育症的效应会造成持久、甚至无法弥补的后果。在描述院育症之后,史必兹尝试将其归类为所有因母-子关系受到干扰而引起的障碍之一;并以情感的完全缺乏定义它,以别于依附型抑郁症。后者是儿童与母亲享有一段正常关系后,情感的部分缺乏所造成;一旦母亲再度出现,则症状可能中止。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odern Conflict Theory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从地形说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