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辞汇
作者: 心理空间 / 97158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 ?FW:amp&q&F0X0101.除权弃绝repudiation或foreclosure

-CXV:M ffV:n0

T'zH"W f0])ag$c0贾克•拉岗(Jacques Lacan)引进的词汇,指造成精神病事实的特殊机制。此种机制在于将一个基本“意符”( 例如,作为阉割情结意符的阳具)逐出主体象征世界的原始弃绝。除权弃绝与抑制有以下两点差异:

Tl2g h4Xs6` Q0心理学空间%X&q^#A3G

1)被除权弃绝的意符并未被整合入主体的无意识;

3Q`N:?{ y8?0

8O3U3X7x-w02)这些意符不会“自内部”重返,而是在真实(界)中重返,特别是在幻觉现象上。心理学空间{;m"?:i`W2s_

心理学空间Co|/?4y |O

拉岗引据佛洛伊德在关于精神病的问题上有时使用的Verwerfung(弃绝)一词,并提议以法文forclusion (除权弃绝)一词予以翻译。

3dVK8LhD(MJ0心理学空间,w.QodO`@*w

关于拉岗在此提及的与佛洛伊德之传承关系,应从术语以及佛洛伊德的精神病防御观念两方面予以说明:心理学空间G[w$i{ L Vq

0?%d7~H;qMcB0I.对于佛洛伊德全部著作的术语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心理学空间i']5wT"k Y/S)\

yFLI C;^7q1M]0l)弗洛伊德使用的Verwerfung(或动词verwerfen)一词有许多不同意义。我们可以概要地归纳出以下三种:

G.tU q&i"W$g,l0心理学空间,j"a c8di4z2{:Pa!v_

a)就相当宽松的意义而言之拒绝(refus),此种拒绝可能透过例如抑制的模式运作;心理学空间Cpt1i3[ x

心理学空间\sUJ*f/pj

b)透过有意识的谴责判断形式出现的弃绝(rejet)。此种意义下的用法较常以复合字Urteilsverwerfung出现,佛洛伊德自己也指出该词是Verurteilung(谴责的判断)的同义词;心理学空间"G7M+PI1KyR

j2uv`^y2\.d+[w0c)拉岗所凸显的意义。此意义在佛洛伊德其他著作中较可获得证实。例如在《防御型精神神经症》一文中,关于精神病,佛洛伊德写道:“有一种更有力、更有效的防御方式,这种方式即是自我同时弃绝(verwirft)无法忍受的表象与其情感,并且表现得彷佛这个表象从未到达自我一般”。心理学空间 rplG#P(Z

心理学空间4Mo d'q;M"Ie

拉岗提倡除权弃绝这个观念最乐于引据佛洛伊德的“狼人”一文。在这篇文章中,verwerfen 及Verwerfung 这些词汇多次出现。当中最有力的证据无疑是佛洛伊德论及主体面对阉割时并存许多态度的段落:“……第三个流向,最早且最深遂,则是单纯地弃绝(verworfen hatte)阉割——在此还未有判断阉割现实性的问题——这个流向当然也可能复发。我曾在另一篇文章报告过这个病患在五岁时产生的一个幻觉……”。

~,A`3Cusp&`0

4U%Qb k(Rp2F02)除了Verwerfung 之外,佛洛伊德著作中还出现过一些词汇,它们根据上下文也容许类近于除权弃绝观念的意义:

`JN6Bpo8r e1p0

2W^2I"oE6c4N+v;g+{ r0Ablehnen (排除[écarter],谢绝[décliner]) ;

7Tnt&w ]%Z$w1`0

/^/N6k3AA8r0Aufheben (取消[supprimer],废除[abolir]);

tU+l:\._-W0

|x&t7U#O"_0Verleugnen (拒认[dénier])。心理学空间8IU F%Un v%C

心理学空间 KD It&Ab%V

总而言之,若仅就术语的观点而言,Verwerfung 一词的用法并非始终与“除权弃绝”的涵意重迭;反而佛洛伊德使用的其他词汇指的才是拉岗所要凸显的意义。心理学空间} IJ)V8_$e;w3I

Lk4IE^0Ⅱ.除了此简要的术语考查,我们另可指出,拉岗引进除权弃绝一词是延伸了一种佛洛伊德思想中持续的坚持要求:定义精神病特有的防御机制。对此,佛洛伊德所选用的词汇有时可能导致误解,特别是当他在精神病上提到“抑制”时。佛洛伊德自己也指出这种模糊性:“……我们不禁怀疑,在精神病上称为抑制的这个过程,和传会型神经症中的抑制,是否还有任何共同点”。

U*\$Su.Z)MM0心理学空间4E7o+?#i.R4PRBCm

1)在佛洛伊德的著作中,始终存在这样一种关于精神病的思考方向。在早期著述中,这个思考方向主要表现在投射机制的讨论上。精神病患的投射被认为是一种立即真确的弃绝于外,而非无意识抑制物的次级复返。之后,当佛洛伊德试图将投射解释为神经症抑制中一个简单的次阶段时,他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意义上,投射不再是精神病的主要原动力:“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内在受到压抑(unterdrückt)的感觉被投射到外在;我们更清楚地看出的是,内在受到废除的( das Aufgehobene),由外在再度返回”(见:投射)。

_ Z3wCh R4Sr0

arz)f+Mhw0同样地,“撤回对现实的投资”、“失去现实”这些词汇,也应被理解为在于指称将无法忍受的“知觉”分离并弃绝在外的这种原机制。

Jc7ww h fP0

0q7X&`(U-J+~_X0最后,在后期著作中,佛洛伊德的思考重心围绕在Verlegnung 或“拒认现实”(见该词)的观念上。虽然他主要是就恋物癖的例子研究此一观念,但他明白地指出,这种机制使得恋物癖一类的倒错与精神病产生关联。佛洛伊德认为,儿童、恋物癖患者、精神病患者对女人没有阴茎这个“现实”的拒认,是拒绝承认这个“知觉”本身,并且最主要是拒绝去推想其后果:阉割的“儿童性理论”。佛洛伊德在1938年时对立两种防御模式:“拒退一个内在世界欲力的坚决要求”及“拒认真实外在世界中的某个片断”。1894年时,他已使用几乎相同的词汇来描述精神病防御:“自我与令其无法忍受的表象剥离,但此表象不可分地缚系于现实的某个片断,因此,自我获致这个结果的同时,也完全或部分地脱离现实”。心理学空间s6HTf#Ed

心理学空间M;_#uc'zZ3j].Kv

2)分析到最后,应如何设想对称于神经症抑制这种朝向外在世界的“抑制”? 佛洛伊德最常以经济学词汇来描述这种机制,如:撤回对知觉物的投资、自恋地撤回力比多(或许伴随有非-力比多的“旨趣”撤回)。但有时,佛洛伊德指的似乎是拒绝赋予知觉物一个意义——我们或许可以称为撤回意义。在佛洛伊德的想法中,这两种概念并不互相排斥:撤回投资(Besetzung)亦即撤回意义(Bedeutung)。

6?,k9Y'GGu o5w0

PcT'L B Y%l\(m0Ⅲ.除权弃绝这个观念,在拉岗的“象征界”理论架构下延续了佛洛伊德此一思考方向。拉岗主要是根据“狼人”一文,其中,佛洛伊德解释,在原初场景中知觉到的事件后遗地才被赋予意义与诠释。在第一个创伤经验时(一岁半),主体仍无法以阉割理论的形式来加工此一原始材料——母亲没有阴茎:“他弃绝(verwarf)[阉割],并且停留在肛交的观点……。在此,严格地说并未作出它是否存在的判断,但这也等于是阉割不存在一样”。心理学空间 R/l ip6X&k]M+].R!X

m| o'BH7EVI_K0在佛洛伊德不同的著作中,关于儿童拒绝阉割时所弃绝(verworfen) 或拒认的(verleugnet)究竟为何的这个问题,存有一定的模糊。是阉割本身被弃绝?若是如此,被弃绝的将是一种真正的现象诠释理论,而不是单纯的知觉。抑或女人“缺乏阴茎”这件事被弃绝?但如此一来,很难说是一个“知觉”被拒认,因为只有在和可能的有(présence)比较时,没有(absence)才能成为一个知觉事实。

Q.P}A)M0Q0

@f+X!BTn!A4sSQ0拉岗的诠释正可以解决上述难题。他根据佛洛伊德《否定》一文,从一种与“原程序”(procès primaire)的关系来定义除权弃绝。此原程序有两个互补作业:“Einbeziehungins Ich (导入主体)与Ausstossung aus demIch(逐出主体)”。前者,拉岗也亦称为“象征化”(symbolisation)或“原”Bejahung(认定[position],肯定[affirmation])后者则:“构成了真实,因为真实存在于象征化之外的范畴”。因此,除权弃绝便是不予象征应被象征化的事物(阉割):这是一种“象征的废除”。基于此点,拉岗对幻觉提出这样的说明(他以自己的语言翻译上述一段佛洛伊德引言:“下列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被除权弃绝出象征界的,重新出现在真实界中”。心理学空间.nULl5]4[6?

~Aq8r {LC&I0后来,拉岗在《精神病各种可能疗法初问》一文中,从语言学概念的架构来发展除权弃绝的观念。

"mD-b0`M1{*p'oU0

u@k5p ]6p9w!z0【译注】

J!_&\/ue0z P"R0

~0t/c&b8mo.R0forclusion源自古法文forsclore (出现于1120年左右, foers=外在于,在…之外,clor =关闭);其名词形式Forclusion 的字面意义“排除”日后虽由exclusíon 取代表示,但该词仍被保留指法学意义上的“逾期除权”( 约于1460年)。在当代法语中,除此法学意义之外,该词也被拉岗(Jacques Lacan )援引用于翻译佛洛伊德Verwerfung的概念(参阅:何依主编《法语历史辞典》) 。

~6ta:I0e.?5M0心理学空间V"Hy)F pym D+v @\

拉岗forclusion 概念的铸造回应了其著作中一个延伸自佛洛伊德的理论需求:为精神病寻找一特殊的精神机制。早在1932年,拉岗便在其医学博士论文中尝试提出精神病与人格之关连(拉岗,《论妄想性精神病及其与人格之关系》)。在1938年讨论各种“家庭情结”的文章中,拉岗关于家庭群体结构被化约为母子、手足关系时——即父亲的功能被排除于家庭结构之外——容易造成精神病的临床观点(拉岗,《个体形成中之家庭情结》),预示了日后他将佛洛伊德Verwerfung 一词理论化为forclusion du Nom-du-Père (“父之名”的除权弃绝)的企图。

9Kxs'G;DJ2TK0心理学空间%Zb|Ehfw Y

拉岗曾先后将Verwerfung译为rejet(弃绝)、refus(拒绝)或译为retranchement (断绝),最后于1956年将该词确定译为forclusion,并以此作为妄想症之根本机制,与Verdrängung (抑制)明确区分。心理学空间!b0fP;A2uW0Y

心理学空间5z6o,dK:En

就词汇的历史而言,forclusion 一词最早由首代法籍精神分析师艾杜华•毕匈(Edouard Pichon)借自法学而引进精神分析论述。毕匈与达姆贺特(J. Damourette)在1928年合着之《论法语中否定之心理意义》一文中,以forclusif指称法语复式否定形式中脱离ne而单独使用的第二个否定副词(plus;rien;jamais),因后者不再具否定意义,而是表现出一种心理过程:言谈者不欲认为所涉事物具有可能性或属于真实。心理学空间5s*_#gy7}+m%i

d,N"w Nb@C7Y-g8\0除此语言学考虑,拉岗选择将Verwerfung 译为forclusion 并予以理论化,亦与他此时期(1950年代)思想的法学面向息息相关。对拉岗而言,forclusion意指将一个根本意符——具象征功能的“父之名”,亦即作为伊底帕斯情结中阳具拥有者、法令守护者之父亲,象征弃绝于主体的象征界之外,被弃绝之物将以幻觉形式在真实界中复返(而非如被抑制物是由无意识中复返)。此外,朱罕维尔(Alain Juranville)亦藉该词的法学起源,凸显拉岗forclusion 概念中另一层拒绝认识之主体的意涵,所谓“逾期除权”除了含有时效、权利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过了时效,法律“不愿再去过问”,法律将不再是“此认识的主体”(朱罕维尔,《拉岗与哲学》)。依此逻辑, “逾期除权”牵涉到的是双向的,法律不仅只是被动的,被弃绝的对象,就像拉岗所指出的“父之名”,它事实上一直以另种方式存在,因此forclusion 所指涉的范围事实上超过rejet (Verwerfung)所指。

;bd6Hw g0

'p\tVc;V?M*`sO0在《词汇》的翻译中,为凸显上述法学面向,我们选择将拉岗所铸造的概念forclusion译为“除权弃绝”。然而如《词汇》作者所言,尽管拉岗强调其forclusion 概念与佛洛伊德用语之间的传承关系,在语言学与法学双重意义下的forclusion并不全然等同佛洛伊德于各种脉络中使用的Verwerfung。因此在条文中,我们仍循《词汇》作者之见回归字面意义,将后者译为“弃绝”(rejet)。此一立场亦为法文《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著作全集》译者所采取的态度——概念的评注与文本翻译两者的区分。在此一考虑下,Verwerfung一词于该《全集》中亦被译之为rejet(弃绝)。

D-cR qQ7e0心理学空间h`*C].Y n9Knl

102.妥协形成compromise-formation心理学空间(A,JmO.l.nm%y_

心理学空间PV:Y4S|(a/a:cWC

被抑制物为了要被接纳进意识——复返进入症状、梦、以及,更普遍地,所有无意识产物中——所借用的形式:于其间,防御将被抑制表象变形,直至难以辨认的程度。在同一个形成(物)中因此能够——以同一个妥协——同时满足无意识欲望与防御需要。心理学空间eV eP#Fp3o*E

心理学空间;D5XY M~U(L

从强迫[观念]型神经症机制的研究中,佛洛伊德获得以下观念:症状本身带有促成它的防御冲突之痕迹。在《防御型精神神经症续论》中,他指出,被抑制记忆以变形的方式复返于强迫表象中;它们构成:“……抑制表象与被抑制表象间的妥协形成”。心理学空间A u/Y9h)h:J

5S5Z5j hY%|&M3] z!Y0这个妥协的概念很快地就扩展至所有的症状、梦,以及全部无意识产物之上。这个概念在《精神分析导论》的第二十三章中被详述。佛洛伊德强调,神经症症状“是一个冲突的结果……。两股已经分裂的力量在症状中再次会合,彷佛由症状形成的妥协所调解。由此解释了症状的抗拒能力,它由两方所维持”。

)N'V"e1uJ\0

mOq8g&UC(U A&[8t0是否所有的症状表征都是一种妥协?此看法的价值无庸置疑。然而,在临床中可发现一些例子,于其中不管防御或欲望都是如此占主导地位地展现,至少在初次分析之下,这种防御显得似乎未受到其所操作对抗之对象所感染,反之,在某种被抑制物的复返中,欲望毫不妥协地表达出来。这些例子构成妥协阶层中之极端点,此种妥协阶层理应被看为是一种互补系列:“……症状不是企图性满足,就是企图对此满足的防御,整体而言,正面的、欲望满足的(wunscherfüllende)性质在歇斯底里中占主导地位,而负面的、禁欲的性质在强迫[观念]型神经症中占主导地位。

:Y-s+GUzXp,?eH0

y kZ.S GqC0103.症状形成symptom-formation心理学空间 ?g!LD9~&x0~XLm

心理学空间4~?p&g] w*su4R/I

指精神神经症症状是一特殊过程,一精神工作的结果这项事实。心理学空间S|;k![ZKl(o~l1|

5P;B:w1z;k+z;C q3U0这个一直出现在佛洛伊德著作中的词汇,强调精神神经症的症状应该被视为神经症生成中的一个特定时刻。佛洛伊德似乎一开始就犹豫,是否应该将之视为与防御时刻根本不同的一个时刻,但是最后,他将症状形成类同为被抑制物的复返,将后者当作一个不同的过程,因为这些赋予症状其特定形式的要素,相对地独立于防御冲突中作用的要素之外:“症状形成的机制是否与抑制的机制相同?对此,目前的可能性似乎表示,两者相当分歧,并非是抑制本身产生替代形成与症状,而是后者是被抑制物的复返之迹象,其产生归因于完全不同的过程”(见:被抑制物的复返;神经症选择)。

^[$O0@1N1gP0心理学空间 DVQ p%q6h/} R(D

症状形成就广义而言,除了包括“替代形成”或“妥协形成”形式下之被抑制物的复返外,还包括“反应形成”。

Ma`5qu0

hK fxm|O*~0注意,就这些不同词汇而言,德文Bildung (形成)在佛洛伊德的用法中不仅表示过程,还表示其结果。心理学空间 ZT6qq@\#e(F]

Dm-{+p9N9hL)a"Fb0104.反应形成reaction-formation心理学空间![K\`g3Dzs;u

心理学空间;R7Vdk!dKP2xv

与被抑制欲望对立,并且构成对其反应的心理态度或习惯(例如,与暴露狂倾向对立之羞愧感)。

(n0[ {(u&BZ&\&Q0心理学空间#Gu8]U;RC-l

以经济论的字眼表示,反应形成是一意识成分的逆投资,与无意识投资具有等同力量,但以反方向操作。心理学空间 Y.]*@+ZdU[#u2M)z4h

5v/J!G*W6al!{1L0反应形成可能相当局部化,以特殊行为显现,或被一般化,以致构成多少会被整合进整体人格中的性格特质。心理学空间g0Z7i%e ae M,`

;u0OPU-ePv.r!c^+u0就临床的观点而言,反应形成于下列情况中具有症状之价值:由于其意外失败,且有时会直接导致与意识所意图的相反结果(summum jus summa injuria[极端享受自己权利,即是极端侵害他人权利]),反应形成呈现僵硬、被迫、强制的样态。心理学空间w J5g^si&hG

e \`:`'wK;J ?+~4R0从佛洛伊德对强迫[观念]型神经症所做的最初描述开始,他便指出一种特别的精神机制,此机制在于直接与苦痛之表象搏斗,藉由“防御之原症状”或“反症状”来代替之。上述症状由下列人格特征所组成——谨慎、羞怯、缺乏自信——这些特征和主体在最初期所谓“儿童期不道德”所沉迷的性活动相互矛盾。这是一种“成功的防御”因为,在冲突中作用之成分——性表象与其所引起的“责难”——利于被推展至极端的道德德行完全排除在意识之外。

$U%^5ZHA`0

.m^8w!cO0此后精神分析只是确认——于强迫[观念]型神经症之临床病情中——这类防御的重要性;“反应”这个名称,正是在强调防御与欲望实现的直接对立,不论就其涵义,还是就经济-动力论的观点而言。

#cXAA,F@0

5[@Fuq/M}~|0在强迫[观念]型神经症中,反应形成以性格特征、自我变异的形式出现,后者构成防御装置,于其中,表象的特殊性以及与冲突相关的幻想都消失不见:因此某些主体一般而言会对生物产生侧隐之心,然而其无意识侵略性会针对某些特别的人。反应形成构成永久的逆投资。“已经建立起反应形成的人,当受到欲力危险的威胁时并不会发展某些防御机制来使用;他早已改变其人格结构,就好像这危险一直在那里,所以每次危险发生时他可以事先准备好”。反应形成在“肛门性格”中特别明显(见:性格型神经症)。

M3nEO!a0\Kl0

Ot$m%LA1fR0反应形成的机制并非只见于强迫型结构中。它显著地出现在歇斯底里中,但是“在强迫[观念]型神经症与歇斯底里中的反应形成差别在于,在后者中,反应形成并未显示出性格特征的一般性质,而是限制在相当特殊的关系中。例如,以过度的温惠来对待她根本憎恨的小孩之歇斯底里女人,大体而言对其他小孩并不因此比其他女人更为亲切,或是更为温惠”。心理学空间u rc1cq7Vk6x-lf

3n't"e@G0*:反应形成一词本身促使我们将之相较于其他模式的症状形成:替代形成与妥协形成。就理论而言,它们很容易区分:在妥协形成中,被抑制欲望的实现始终与防御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如在强迫[观念]症中),然而在反应形成中,只有与欲力的对立方以特别明显的方式出现(如极端整洁的态度彻底掩盖肛门情欲之运作)。然而这些算是机制的模型。事实上,在特定的反应形成中,主体所防御的欲力之作用可被侦测到:一方面,这欲力或是在某些时刻,或是在主体活动的某些部分中突然涌出,而正是这些(与主体所展露出之态度僵硬形成对比)明目张胆的失败,才让某一人格特征具有症状价值;另一方面,在表现其所夸示的德行时,主体将其行为推至极致,不无满足了敌对的欲力,后者最后渗入整个防御系统。热衷整洁的家庭主妇,不正是将其存在集中于灰尘与秽物之上?将对平等的关切以吹毛求疵的方式推到极致的法学家,可能藉此,系统性地表现出对那些向他求助者所提出的答辩中的真正问题的漠视,在德行的面具下满足其施虐倾向……。

%Xst*X E1n7u0

[F*BRe0更进一步,人们可更强调欲力与反应形成间的关联,并将后者视为几乎是两股对立欲力动势冲突(根本上具有矛盾双重性质)直接的表现:“……两股互相争斗的动势之一(通常是温惠的动势),异常地增强,而另一个则消失无踪”。反应形成因此可被定义成自我对欲力矛盾双重性先天内在对立之利用。

L3~zt^+AlR&xX-T0心理学空间p(dIKj0M

*:是否可将此概念延伸出明确的病态范围之外?当佛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引进该词时,他提到反应形成在所有人类个体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其建立于潜伏期阶段中这点而言:“[性动势]唤醒对立的心灵力量(反应动势),后者为了有效压抑这[来于性活动之]不快,而建立起……精神堤坝:嫌恶、羞耻、道德”。就此而言,佛洛伊德强调了反应形成过程,除了升华外,也在性格与人类德行的建立中扮演一角。当他后来提出超我的概念时,于其生成中,反应形成机制被赋予一个重要的地位。

l7M7U Jo!? _1VZ3P0心理学空间#znCr(o7@2@L

105.替代形成substitutiveformation心理学空间"D Q)uI(t {

+C)Yk'Dl^.F:L$N,K0指症状,或同等的形成(物),如失误行为、诙谐等,就其取代无意识内容此点而论。

Y z{ eD4r0心理学空间s-Rr3?~"X]']A'q

此种替代应由双重词义来理解:经济论的,症状为无意识欲望带来替代的满足;象征的,一无意识内容根据某些联想链被另一内容取代。

'h bp9SW0hLeLp YK0心理学空间-y3oVhq!R.HZ

当佛洛伊德在《禁制,症状与焦虑》中,回到与神经症症状形成有关的整个问题时,他将此类症状视同为“代替被防御所影响之欲力过程”的替代形成。这是佛洛伊德一个很久的概念;见于他最早的著作中,也以Surrogat(代替物)一词表达,例如在《防御型精神神经症》中。

'QZ*~t~4r;v&|wpg0心理学空间#X,H&c{+f"oH4b

替代由何构成?在力比多经济理论的架构下,替代一开始可被理解为,一个与紧张降低有关的满足被另外一者取代。然而,此种替代不能在纯粹量的范畴下被了解;实际上精神分析显示,症状与其所替代之物间有联想关联:Ersatz 因此便具有象征替代的意义——决定症状特殊性之移置与凝缩的产物。

'MA ]oC2~0

@)P| jv ^0替代形成一词应与妥协形成及反应形成放在一起讨论。所有只要是防御冲突产物的症状,都是妥协形成。由于力图于症状中满足的主要是欲望,症状特别会以替代形成的方式出现;反之,在反应形成中占优位的则是防御过程。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odern Conflict Theory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从地形说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