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辞汇
作者: 心理空间 / 96618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8|?v(N(j1[4o0

%fMSs@:y081.梦屏dreamscreen心理学空间rv!V'ZN

心理学空间a];[@0mE iu iN

勒文(B.D.Lewin)首先引进的概念,指梦均投射在梦者通常无法察觉的一个白色屏幕上,它象征婴儿在哺乳后睡眠时所幻觉的母亲乳房;此屏幕满足睡眠的欲望。在某些梦里(白梦),此屏幕可能会单独出现,实现一种回到原自恋的退转。心理学空间7tS.y:fp1dOy h

心理学空间/r^f9qc

82.惊吓fright心理学空间)Ds P*o)K7Xgs

$oD8tW;E#I M5C0指主体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即无法在危险当中自我保护或控制这些刺激——意外遭遇危险情境或非常强烈之外部刺激时的反应。

h+l0b_^?0心理学空间#b5unqN"j0Z u

在《超越快感原则》一书中,佛洛伊德提出以下区分:“人们错误地将惊吓(Schreck)、害怕(Furcht)、焦虑(Angst)三词视为同义词;然而,就它们与危险的关系而言,则可十分清楚地予以区分。焦虑指一种状态,其特征是对危险的等待并预作准备,即使不知危险为何。害怕则预设有一令人害怕的特定对象。而惊吓则是指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陷入危险情境的状态;它的重点是惊讶这个要素。

;u+w e8x+gHa,v.dm0心理学空间NgIVraA

惊吓与焦虑之别在于,前者的特征是对危险没有准备,而“……焦虑中有某些事物防范着惊吓产生”。正是在此意义上,佛洛伊德认为惊吓是创伤型神经症的决定条件,甚至有时称后者为惊吓型神经症(Schreckneurose)(见:创伤;创伤型神经症)。心理学空间9L c]5~8Xz7{

心理学空间:c E)ON7]4waMS?

因此,惊吓的观念早在神经症创伤概念形成时期即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不令人意外。在佛洛伊德与布洛伊尔(Breuer)早期的理论研究中,惊吓的情感被认为是一种条件,它会麻痹精神生活、阻止弭除反应,并有利于“分离的精神群”形成。1895-97年间,当佛洛伊德尝试提出第一个创伤与性抑制的理论时,主体毫无准备的这个观念,不仅在青春期之前的“诱惑场景”当时,而且在后来此场景被唤起时都十分重要(见:后遗;诱惑)。“性惊吓”(Sexualschreck)意指主体生命中性的突然涌现。心理学空间8Li9{1GR6O7g

\ x6G0W|P\;B(o`!T#V0整体而言,惊吓一词的意义在佛洛伊德理论中可谓从未改变;只是在《超越快感原则》之后日趋罕用。佛洛伊德曾在焦虑和惊吓二词之间试图建立的对立,则以分化焦虑、观念本身的方式重新出现,特别是在创伤情境中“自发”出现的焦虑及焦虑的讯号之对立中。这种焦虑的讯号隐含着一种主动等待(Erwartung)的态度,并防范焦虑的发展:“焦虑——创伤之无助状态的原初反应往后会在危险情境中再度产生,以作为警讯。心理学空间 or I5[|L$T

心理学空间]4D.x,sj0R&^m8p1x2i

83.自私egoism

?5S._E!P$m0

\dQ{0nL7[8t5l#e0指自我对本身的旨趣。心理学空间mK,h*Nu;k3~.w/n1_ h

9g"C ig.wf3~(M0自私一词首先被佛洛伊德藉以指称梦的特征;梦之所以被形容为“自私”在于“……至爱的自我出现于每个梦中”。这并非意味最为“漠然”的感觉不会在梦中出现,而是指梦者的自我总是以人物或透过认同的方式出现于梦中。心理学空间lhO Z5IpbQ q

&d4^q^%p$e0自恋的引进促使佛洛伊德在概念上将之和自私区分开:自恋是“……自私之力比多补充”,它们经常——但非必然——混淆在一起。这个区分建立于性欲力与自我欲力的区分之上:自私或“自我旨趣”(lchinteresse)(见:旨趣)的定义为受自我欲力投资,而自恋的定义则是性欲力对自我的投资。

d)@8b@6R0心理学空间L9X8jX;l+]B5BQ\

84.精神工作psychicalworking over 或out

j {w%pf a2n0心理学空间ttDt:n"J:[ND J

A)佛洛伊德在不同脉络中以该词指称精神装置所执行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控制精神装置受到的刺激,这些刺激的累积可能会成为致病原。此工作在于将刺激整合入精神之内,并在其间建立起联想连结。心理学空间&dOI4@!XH O E

心理学空间C;i#k8? dQ F/R!V%_Ik

B)法译者常以élaboration(工作)一词翻译德文Durcharbeiten或英文working through;然而我们认为,更适切的法译应为perlaboration(透工)。心理学空间*I+D K7T-j.Z&b

gr#e3Yr4d r(Cz0b0同一词汇Arbeit(工作)出现于佛洛伊德的许多用语中:如Traumarbeit(梦工)、Trauerarbeit(哀悼的工作)、Durcharbeiten(透工),以及其他许多在法文中一律译为élaboration(工作)的词汇:Verarbeitung、Bearbeitung、Ausarbeitung、Aufarbeitung。这是佛洛伊德将工作概念应用于精神内部作业的创新用法。欲理解此一用法,则须参考佛洛伊德精神装置的概念:精神装置会转变并传递它所接收的能量,就此角度而言,欲力被定义为“心灵生活之工作坚持要求的量度”。心理学空间 P0FT7y ci8s

心理学空间+A}5Jnm|S3M

广义而言,精神工作可以指称精神装置的所有作业;但佛洛伊德的用法似乎较为特定:精神工作是一定量能量的转变,此一转变使能量得以透过分流或连结而被控制。

i%kJ!tet7G-B0

Z"@%o cGfu0佛洛伊德与布洛伊尔(Breuer)在夏柯(Charcot)的著作中发现该词;夏柯在关于歇斯底里的问题上提到,在创伤与症状出现之间,会有一段精神工作的时间。但佛洛伊德与布洛伊尔是在一个不同的角度上——病因与治疗的观点——将这个词汇应用于其歇斯底里理论。通常一个事件的创伤效应,可透过弭除反应或将事件整合入一个会执行修正的“庞大联想综”中而被清除。但在歇斯底里患者身上,许多不同因素(见:类催眠型歇斯底里;防御型歇斯底里)阻碍了这种清除;在此缺乏联想工作(Verarbeitung):创伤的记忆停留在“分离的精神群”状态。而治疗的效力在于建立起使创伤得以逐渐被清除的联想关联(见:净化)。心理学空间or:D2U2h/E

)FpC m6Q0工作一词同样用于现实型神经症理论中:身体的性紧张由于缺乏精神工作以致直接衍生成症状。此种机制类似于歇斯底里机制,但其工作的缺陷更为彻底:“……在强烈地产生性紧张时,若无精神工作将之转变为情感,则它将演变为焦虑”。心理学空间5jypM3^ O

心理学空间l1Ur5?!rtRa

在《自恋导论》中,佛洛伊德重拾并发展此一观念:精神工作的缺乏或不足引起力比多的郁积,依其形态的不同可能导致神经症或精神病。心理学空间CESP,kG-E

%G{I#_eu0*:如果比较佛洛伊德在歇斯底里与现实型神经症理论中对精神工作观念的用法,则可区分以下两个面向:1.物理的量转变为精神的质;2.联想途径的建立,它正是上述转变的前提。

:n!ec|3h+W2P2PX0

#pHp7z)ibJe Gg1L0《自恋导论》一文同样也暗示此种区分。在该文中,佛洛伊德认为,现实型神经症是所有精神神经症的根源,因此等于假设了力比多郁积与精神工作这两个连续阶段。

Ct:L;w K`\.iI0

?$O| _0w;v5YB-?0如此,工作的观念也使佛洛伊德思想中的经济范畴与象征范畴得以衔接。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请参阅连结(Bindung)一词的评注。心理学空间 v C$A-K&mW^

心理学空间%U;AE)g:Pb;~

最后应注意,工作与透工之间有必然的关联:治疗工作与精神装置自发的运作模式间有着模拟关系。心理学空间]y E8\F

心理学空间~6o$E0j)yiEk U'w(G

85.次加工secondaryrevision (或elaboration)

IBqA TJ~0

d3U;_+{%U%H1`'v/^0指梦的修整,其作用在于使梦以相对一致、可被理解的剧情形式呈现。心理学空间(cK0Fq3Q Y

"M4Az$w7O v_0透过填补空缺,去除梦不协调、荒谬的外表;透过筛选、添补,对梦的元素进行部分或全面修整;试图创造出如白日梦(Tagtraum)之物。此即佛洛伊德所谓次加工或“理解性考虑”(Rücksicht auf Verständlichkeit)的主要内容。心理学空间uz%F8e%|/Rz

t#dNJ f;v#I0正如其名(Bearbeitung)所示,它构成梦工(Arbeit)的第二阶段;因此它作用于已由其他机制(凝缩、移置、显象化)加工过的产物。然而,有时佛洛伊德认为,次加工并不作用于那些会后遗地受它修整的形成物上;反之,“……它同时……便对梦思维大量材料起着引导与选择的影响”。因此,梦乐于运用一些预先成形的梦想(见:幻想)。心理学空间6csx'o8\4o{lJT*F$S

心理学空间#DcU4TlR'e {qL

由于次加工是检禁的一个效应——关于这点,佛洛伊德强调检禁并非只是一个负面角色,它也会制造添加物——因此当主体即将苏醒,且特别是在他叙述他的梦时,次加工的运作特别明显。但事实上,它无时无刻不在梦中。

4@5\M-|!k-{Ks4[0心理学空间![tt9y,S~i

在《图腾与禁忌》中,佛洛伊德比较次加工与某些思维系统的形成:“我们内在的一种智识功能,它对掌握的所有知觉或思维材料均要求统一性、关联性、可理解性;而且,当它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掌握正确的关联时,亦无惧于建立起不正确的关联。我们知道,这种系统形成,不仅是梦的特征,而且也是恐惧症、强迫观念以及不同形式妄想的特征。在妄想性疾病中(妄想症),此系统形成最为显著,它主导着疾病病情;但在其他形式的精神神经症中,它亦不容忽视。所有例子均可指出,有一种朝向新目标对精神材料进行的修整,一种根本上通常相当剧烈的修整,尽管它似乎只能在系统观点下被理解”。在此意义上,次加工也可被视为近似合理化。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odern Conflict Theory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从地形说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