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精神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
自我心理学
自体/主体间
依恋理论
拉康
实操技能
家庭治疗
动力模型
萨提亚经验模型
代际模型
米纽钦结构模型
策略模型
米兰系统模型
叙事模型
行为认知模型
后现代建构模型
心理教育模型
案例术语讲座
认知行为
CBT认知行为疗法
BA行为激活
REBT合理情绪
ST图式疗法
现实疗法
正念内观
ACT接受与现实疗法
DBT辩证行为疗法
CFT慈悲聚焦
人本存在
存在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
PCT当事人中心
聚焦疗法
格式塔疗法
其他疗法
意象对话
TA沟通分析
催眠
心理剧
分类诊断
抑郁
焦虑
强迫
双相及相关障碍
PTSD
性欲倒错障碍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
心理学
新闻科普
心理学视频
心理百家
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院系
心理学人
心理人专栏
心理咨询师
心理园地
日志博客
课程
小组
生活
社会心理
生活心理
电影评论
心理测试
书籍
科普入门
励志自助
育儿教育
咨询治疗
分支
应用
书籍标签
心理课程
心理学标签
» Klein
类别
标题
最新排序
/ 点击排序
自恋 Narcissism
自恋的概念
自恋的概念 (一) 自恋的文学性概念: Narcissism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西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
15222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63 克莱因:关于《奥瑞斯忒亚》的一些省思
克莱因:关于《奥瑞斯忒亚》的一些省思Some Reflections on "The Orsteia"作者:梅莱妮·克莱因译者:李新雨下面的讨论基于吉尔伯特·穆拉利(Gilbert Murray)著名的《奥瑞斯忒亚》译本。我
14526次查看
抑郁 Depression/Mood
精神分析中的抑郁概念
精神分析中的抑郁概念 一.亚伯拉罕 在精神分析史上首先对抑郁作出系统陈述的是亚伯拉罕,他用无意识的敌意投射来解释抑郁:某些个体知觉到内部的不舒适,从而有明显的不满足感。如果知觉的
12427次查看
布黎顿 Dr. Ronald Britton
失落的连结:伊底帕斯情结中父母的性特质
失落的连结:伊底帕斯情结中父母的性特质朗纳德•布黎顿佛洛伊德自1897 年发现伊底帕斯情结以来,终其一生视这概念为其核心思想。梅兰妮•克莱恩亦认为伊底帕斯是人类发展之基
12189次查看
蔡孟岳
淺談「憂鬱心理位置」(Depressive Position)
蔡孟岳 醫師民国96年5月27日 (一)專欄緣起 轉眼間來英國留學已經八個月了,就讀的一年碩士課程(精神分析理論研究)也已經接近尾聲,回想這幾個月來,囫圇吞棗地唸了好幾百篇精神分析相關的論
11699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40《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梅兰妮·克莱茵
译者注:我们几乎可将克莱茵《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解读成其先前论述的续篇。1934年,克莱茵的大儿子死於登山意外。克莱茵在儿童时期已遭逢过悲惨的亲人死别--先是姊姊,然
11336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52 自我与本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
自我与本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在《可结案与不可结案的分析》(Analysis Terminable and Interminable,S.E.23)中,包含了弗洛伊德对于自我的最终结论,他如此假设:“……自我具有最初与
10903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45 由早期焦虑看伊底帕斯情结
由早期焦虑看伊底帕斯情结(1945 )梅兰妮•克莱恩简 介这篇报告有两个主要目的:第一,我企图抽离出一些特定的早期焦虑情境来说明它与伊底帕斯情结的关系,因为我认为这些焦虑和防卫机制
10880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33 爱、罪疚与修复
爱、罪疚与修复(1937)本书【1】中有两个部分讨论了有关人情绪中两个非常不一样的面向,其一,「恨、贪婪与攻击」探讨的是恨的强烈冲动,那是人性基本的一部分;其二,我尝试描述的是同样强烈
10396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1940 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
1940 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1940 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 Int. J. Psycho-Anal., 21:125-153 (IJP)Mourning and its Relati
9717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梅兰妮.克莱因和她的临床理论 by Arlene Kramer Richards
梅兰妮.克莱因和她的临床理论 by Arlene Kramer Richards 从1920到1960年期间所有学习,研习,写作或是讲授精神分析的女性里,克莱因是最有影响力的。她提出了很多原创及衍生出来的观点。增加
9406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50 关于精神-分析结案的标准
关于精神-分析结案的标准 1950On the Criteria for the Termination of a Psycho-Analysis分析结案的标准,是每一位精神-分析师心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有许多我们大家都同意的标准,在这篇论文
9167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35 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
Klein 1935 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我早先的论述包含了一段对于施虐高峰期的说明。儿童在周岁以内经历了这个阶段,在婴儿时期最初的几个月里,其施虐冲动不仅朝向母亲的乳房,也指向她身体内部
8191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36 断奶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而影响深远的发现之一,是佛洛伊德发现潜意识心智的存在,以及其核心在最初的婴儿期就开始发展了。婴儿期的感觉与幻想就好像在心智中留下了印记,这些印记不会消退,而是被储
6635次查看
張凱理
2.5 On Melanie Klein
2.5 On Melanic Klein ON MELANIE KLEINShe went straight for the primitive, andThe primitive is never transcended.Oct 27, 2004[1]Melanie Klein: Innovative and Transitional Theoris
6406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29 儿童游戏中的拟人化
Klein 1929 儿童游戏中的拟人化在我不久前发表的论文《早期分析的心理学原则》(1926)当中,我曾描述在我分析儿童的经验中,对游戏有着根本影响的几项机制。我在文中指出,儿童游戏中不断以各
5828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梅蘭妮·克萊恩談論她的分析技巧
梅蘭妮·克萊恩談論她的分析技巧1943年10月25日為了要探究技巧上的差異,我們必須先討論我們如何運用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則,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分析潛意誠的心智歷程、移情、阻抗和潛抑、嬰兒
5771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愛、罪疚與修復》克萊恩
《愛、罪疚與修復》Love, Guilt and Reparation and other works 1921-1945 作者: 梅蘭妮.克萊恩 譯者:呂煦宗、李淑珺、陳維峰、甄家明、龔卓軍 書系:Psychotherapy 28 定價:800元
5228次查看
梅兰妮·克萊茵
克莱因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生活一九六〇年代中期,克莱恩开始觉得筋疲力尽,也感到身体不适,这种情形被误诊是老化和辛勤工作的结果,于是她前往瑞士度假,在那里她跟伊丝特·毕克(Esther Bick)见面,毕克是她
4975次查看
查看
Klein
的书籍